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习题及解析(4)

2012-03-09 10:29:58 字体放大:  

8.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是【C】。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环境

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德育方法

【答案解析】: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9.“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颜回的话反映了德育的【B】。

A.知行统一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以身作则原则

【答案解析】:此句意思是“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人,用文化典籍丰富我的知识,用礼节来约束我的行动,使我想停止前进也不可能,直到竭尽了我的才力也不能停止学习。老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反映了德育的疏导原则。

10.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生乎方式,不包括【D】。

A.班级环境布置

B.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

C.班级制度与规范

D.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

【答案解析】:班级文化是集体问题,不包含教师和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

11.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的教学组织形式是【D】。

A.复式教育

B.分组教学

C.个别教学

D.道尔顿制

【答案解析】:“道尔顿制”由美国道尔顿城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并试行。按照这种形式组织教学活动,班级被打乱,教师不再系统讲授教材,而只指定一些参考书并布置一些作业,学生独立学习教材然后向教师送交作业,通过后再进行下一步学习。

12.【C】标志着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

A.班级授课制的出现

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

C.学校的产生

D.教育制度的建立

【答案解析】:学校的产生标志着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出来。

13.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的是【A】。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洛克

D.席勒

【答案解析】: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第一个试图按照心理活动的规律来分析教学过程,他根据兴趣和注意的分析,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论。后来他的学生席勒又将“明了”分为“预备”和“提示”,两部分。

14.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D】。

A.目标评价模式

B.过程评价模式

C.成果评价模式

D.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答案解析】: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提出来的,即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

15.教师通过语言传授和示范操作使学生接受、掌握系统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组合形式是【A】。

A.传授—接受教学

B.传授—发现教学

C.问题—发现教学

D.问题—接受教学

【答案解析】:此题旨在考查传授一接受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