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霍乱 专家警告将有1万人死亡

2010-11-25 13:59:05 字体放大:  

导读:霍乱(Cholera),早期译作虎力拉,是由霍乱弧菌所致的烈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剧烈无痛性泻吐,米泔样大便,严重脱水,肌肉痛性痉挛及周围循环衰竭等为特征。霍乱弧菌包括两个生物型,即古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过去把前者引起的疾病称为霍乱,把后者引起的疾病称为副霍乱。1962年世界卫生大会决定将副霍乱列入《国际卫生条例》检疫传染病“霍乱”项内,并与霍乱同样处理。解放后我国已消灭本病,但国外仍有不断发生和流行,因此必须随时警惕本病的发生,认真做好预防工作。霍乱为我国法定的甲级烈性传染病,要求在发现确诊或疑似病例后2小时内上报。

相关推荐:

海地霍乱 爆发的原因

海地霍乱 怎么预防霍乱流行? 

海地霍乱 多个城市现暴力冲突 

海地霍乱 中国代表紧急求药 

海地霍乱 致1400余人死亡  

海地北部地区上月中旬暴发的霍乱疫情日趋严重,目前全国大多数省份均出现疫情。截至19日,死于这一传染病的人数约达1200人,另有近两万名患者住院接受治疗。同时,海地因霍乱引发的暴力示威活动和骚乱事件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疫情防治和国际救援工作。

今年1月12日,海地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造成约30万人死亡、30多万人受伤。正当海地政府和人民在国际社会的支援下艰难地开展震后重建之际,另一场可怕的灾难——霍乱又降临到他们的头上,使这个西半球最贫穷的加勒比海国家雪上加霜。

海地霍乱疫情最初暴发于北部阿蒂博尼特省沿海地区,随后迅速向周边省份蔓延。目前,全国10个省中已有8个相继出现霍乱疫情,其中阿蒂博尼特省的疫情最为严重,死亡病例和感染病例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首都太子港所在的西部省的疫情也很严重,死亡病例和新增感染病例不断增多。目前,约130万名地震灾民居住在太子港市内及周边的临时帐篷内,灾民居住区内已陆续发现霍乱感染病例,使疫情防控形势更加严峻。

鉴于霍乱疫情日趋严重,海地当局于10月24日宣布全国进入“卫生紧急状态”,本月9日又宣布霍乱疫情为影响本国的“国家安全问题”,同时还宣布了一系列预防措施,防止疫情蔓延。海地霍乱疫情出现后,来自国际援助机构的医疗队迅速赶赴疫区积极开展救治病人和预防工作。但由于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不力,加上缺医少药,以及暴雨、飓风等天灾的影响,霍乱疫情非但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日益严重。

有关专家警告说,未来一年内,海地可能会有20万人染病,超过1万人死亡。这将可能成为1991年秘鲁暴发霍乱以来在西半球出现的最大疫情。当时,从秘鲁开始的霍乱疫情扩散到几乎整个拉美地区,累计有150万人染病,1.15万人死亡。

海地有关实验室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发的疫情为传染性很强的01群小川型霍乱,而引发此次疫情的菌株源自南亚。联合国尼泊尔籍维和士兵于上月中旬进驻海地参与维和任务,营地正好位于本次疫情源头的阿蒂博尼特河沿岸地区。海地官方因此认为,尼泊尔籍维和士兵是这次霍乱疫情的“源头”,一些政府高官还公开指责尼泊尔籍维和士兵将霍乱传入海地,给他们的国家带来又一场灾难。

针对上述说法,联合国维和部队予以否认,并指出这只是一个“毫无事实根据的猜测”。经检测,尼泊尔籍维和士兵驻地附近的河水并不含霍乱病菌。

但是,当地民众心中的怒火并未平息,他们的示威抗议活动逐步升级。本月15日,海地第二大城市海地角发生自疫情暴发以来最为激烈的民众抗议示威活动。上千名示威者在街道上设置障碍物,纵火焚烧当地警察局,包围位于市郊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基地,并与维和部队发生冲突,造成至少2人死亡、10多人受伤。据当地目击者说,事发当天整座城市被封锁,学校停课,商店歇业,一些车辆遭焚,一片混乱景象。此事件随即引发其他省份连锁反应,包括首都太子港在内的多个城市也发生暴力冲突事件,造成至少1人死亡、数十人受伤,伤者中包括数名联合国维和人员。

海地霍乱疫情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一些国家和组织已慷慨解囊,帮助海地克服当前所面临的危机。联合国近日发起1.6亿美元的募捐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帮助海地控制霍乱疫情。然而,频发的暴力示威活动给国际救援工作带来严重影响。联合国近日已宣布取消向海地角等城市运送肥皂、医疗补给以及医务人员;国际慈善组织暂停向海地提供加氯清洁水;世界卫生组织也中止了对当地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

海地定于本月28日举行总统和议会选举。当地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大选日期临近,各党派之间的争斗日趋白热化,不排除有人借霍乱之机挑起事端,扰乱大选,以达到其政治目的。这次选举将是海地历史上最重要的选举之一,而不断蔓延的霍乱疫情以及频发的暴力骚乱事件,却给此次选举蒙上了阴影。

<--执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