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口服药到打针到输液,其对身体的危害是递增的。过去感冒发烧,打几次青霉素“屁股针”就好,而现在,不管是小诊所还是大医院,“屁股针”即肌肉注射几乎已完全被静脉点滴的“吊针”取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肌肉注射“失宠”的呢? |
淡出多因经济原因
以前一般采取肌注,万不得已才打吊针,为什么现在很少见到有人肌注了?对此,交大一附院呼吸科副教授侯敏全认为,除了患者要求外,肌肉注射不方便,而且比较疼,也是导致人们越来越少选择它的重要原因。“现代人多注重疗效,肌肉注射剂量少,而随着人体耐药力升高,打肌肉针量达不到,人体还要吸收,作用慢。而静脉注射一次可以注射数千毫升进入血管,吸收快。”
谈起肌注被静注逐渐取代的原因,一位有着十几年看病经验的医生尹晓丽告诉记者,注射方式要根据病情选择。其实,多数人感冒没必要打针,轻度的感冒,只是头疼、流清鼻涕的话吃药、打肌肉针就可以了。但是如果炎症比较重,有呼吸道感染等合并症较多的话,就要打吊针,因为肌肉针的注射量很小,一次最多注射6毫升的量,而打吊针的话可以根据病情加药量,见效快。另外,肌内注射给人体带来的疼痛感往往比静脉注射更强,若长期使用,还易引起皮下硬结以及淤血症状,有的针剂甚至会引起肌肉萎缩。
在一民营医院任职的护士小卢向记者透露,因为过去抗生素种类少,口服药也少,人们打针主要是打青霉素,而现在出现了很多新型抗生素,通过口服完全可以吸收,一般来说很少再需要打肌肉针了,一般肌肉注射多用于高烧病人退烧。而现在很多人不管是否合并细菌感染,一到医院就打吊针输抗生素,那多数是输液的滥用了。静脉注射的药剂大部分是抗生素,现在,不少人凡是感冒都要用抗生素,虽然抗生素能抗细菌和某些微生物,但却不抗病毒。而感冒大多属病毒感染,随意乱用,只会增加其副作用,并使肌体产生赖药性。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静脉注射“兴”起与抗生素的夸大宣传、“从众”心理和医院收益也有一定关系。门诊注射室里输液病人近一半是主动向医生提出的。作为患者,都希望病能快点好,因此点名打吊针。打一天吊针的费用平均是打屁股针价格的数倍,因此不少医院从经济目的考虑,也乐意给患者进行静脉注射。久而久之,大家的习惯慢慢被改变。无论是医务人员还是患者本人,已经习惯患病静脉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