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充分的国际竞争优势。然而,随着中国踏入老龄化社会的门槛,享受了20多年的“人口红利期”即将结束。人口专家预计,到2013年左右,我国劳动力数量不再增长,2015年左右,我国将转入“人口负债”期,这意味着劳动力供给相对不足,而养老负担日益加重,依赖人口红利促进经济增长的态势将出现逆转。有经济学家称,老龄化加速将推高劳动力成本,从而威胁中国在低端制造业的主导地位。目前已经出现国际资本因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而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情况。
保障体系脆弱,“老有所养”缺乏支撑。目前全国已建立了农村五保供养、高龄津贴等养老保障制度,但是整体保障水平偏低。民政部的统计显示,全国 1.69亿老年人中除去已获得制度性保障的离退休人员和城乡低保人员,至少还有8000万老年人口完全依赖自我保障。“如此脆弱的社会保障体系让‘老有所养’缺乏支撑。”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恺悌说。
此外,老年人口激增也使国家在养老金和医疗费用方面的负担将不断加重。据全国老龄办测算,我国退休人员每年以6%的速度递增,而全国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缺口不断扩大。研究表明,要应对2030年的人口老龄化高峰,战略储备资金至少要达到25000亿元。在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重的上海,庞大的老年群体对于社保基金中养老、医疗费用支出巨大,造成社保基金严重穿底,仅2008年全市社保基金缺口就达170亿元,预计今年将超200亿元。
创办民营养老机构“婆婆太多”
7月初,记者走进武昌区康馨老年公寓,看到四层楼上下住了五十多位老人,护理员一片忙碌。这是武汉第二机床厂下岗工人高辉创办的第二所老年公寓,他说,两处公寓共接收近百位老人,但还难以满足需求,想进来的还排着长队。
记者调研发现,我国近年来养老服务事业有所发展,但与老龄化进程加速、社会养老需求不断增长的形势不相适应,养老资源紧缺,服务水平低下,体制机制滞后等矛盾相当突出,严重制约了我国养老服务事业发展。
浙江一位民办养老机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她创办的养老公寓是当地养老服务社会化的试点,但在创办过程中,最头疼的就是“婆婆太多”,受计划经济下几十年老习惯的影响,有些部门认为社会福利事业是政府的事,不可能社会化,怀疑企业参与这些事是“动机有问题”,因此处处设防。他们办起事来,就像唐僧取经一样,一家一家的跑,还常常碰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