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庭院建筑泼墨山水

2010-12-21 14:41:03 字体放大:  

设计理念:中国传统的庭院规划深受传统哲学和绘画的影响,甚至有“绘画乃造园之母”的理论,最具参考性的是明清两代的江南私家园林。此时期私家园林受到文人画的直接影响,更重诗话情趣,意境创造,贵于含蓄蕴藉,其审美多倾向于清新高雅的格调。此时期的园林代表作品可推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扬州影园,其审美特点是“接近自然”。园景的主体是自然风光,亭台参差、廊房婉转作为陪衬,这里寄托园主人淡漠厌世、超脱凡俗的思想,在物质环境中寓藏着丰富的精神世界,苍凉廓落、古朴清旷是其美的特征。

必备元素:假山、流水、翠竹

“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是中国园林所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园林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经过加工提炼,把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起来,创造出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苏州沧浪亭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俱有情”就表现出园主视己与自然浑同一体,陶然与自然的闲适心情。

另一方面,我国的古典园林中特别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义于物,以物比德。人们把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一种象征。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把竹子作为美好事物和高尚品格的象征。人们把竹子隐喻为一种虚心、有节、挺拔凌云、不畏霜寒的品格精神,所以竹子是中式庭院最具代表性的植物之一,除了竹子以外,人们还将松、梅、兰、菊、荷以及各种形貌奇伟的山石作为高尚品格的象征。

庭院是园林的延伸和微缩,即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在当代,园林选址已不拘泥于名山大川、深宅大府,而广泛建置于街头、交通枢纽、住宅区、工业区以及大型建筑的屋顶,使用的材料也从传统的建筑用材与植物扩展到了水体、灯光、音响等综合性的技术手段。

<--二级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