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级会计实务第二章存货讲义

2012-03-27 15:00:33 字体放大:  

第二节 存货的期末计量

一、存货期末计量原则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成本,是指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也就是历史成本或账面余额。存货采用计划成本法、售价金额法核算的,应调整为实际成本。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二、存货期末计量方法

(一)存货减值迹象的判断

1.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情况

(1)持续下跌,无望回升;

(2)产品的成本大于售价;

(3)转产产品的原材料,且本身减值;

(4)产品市价逐渐下跌;

(5)其他情形。

2.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零的情况

(1)已霉烂变质;

(2)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

(3)不需要且已无价值;

(4)其他情形。

(二)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取决于持有目的。即,持有目的是确定可变现净值的决定因素。

1.存货的分类

要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首先要对存货进行分类。按企业持有存货的目的,可将存货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出售的存货,另一类是用于生产耗用的存货。

(1)用于出售的存货

用于出售的存货,是指在期末确定未来将用于出售的存货,包括产品、商品、已决定用于出售的原材料等。

(2)用于生产耗用的存货

用于生产耗用的存货,是指在期末确定未来将其用于生产耗用的存货,主要是指原材料。

一般说来,企业持有原材料的目的大多是用于生产耗用,但是,如果企业有关主管部门根据市场变化,决定停产某种产品,出售相关的原材料,则这样的原材料应视为“用于出售的存货”。

2.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公式

下面公式中,用“产品”代表“用于出售的存货”,用“材料”代表“用于生产耗用的存货”。

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产品的估计售价-产品的销售税费

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产品的估计售价-尚需投入的加工成本-产品的销售税费

【解释】 产品的可变现净值,就用自身的售价扣除销售税费;但是,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不能根据材料自身的售价来计算,因为材料持有的目的是用于生产产品,并非用于出售,所以材料自身的售价没有意义,材料的价值需要通过所生产的产品来体现。所以,材料的可变现净值,要通过所生产产品的售价来计算。

尚需投入的加工成本,是指将原材料加工成产成品还需要投入的加工成本,即直接人工与制造费用的统称。

更多内容进入:

威廉希尔app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频道  2012中级|会计职称在线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