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级会计实务第二章存货讲义

2012-03-27 15:00:33 字体放大:  

小结:确定售价的核心精神:有销售合同的按合同价,没有销售合同的按市价。

【例题5·计算题】改编沿用上例,假设2008年12月31日,C型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为150 000元/台。且每台C型机器(含合同部分)的销售费用为10 000元。其他资料不变。则甲公司应对库存C型机器计提的跌价准备为多少?

【正确答案】必须分为有合同和没合同两个项目来处理。

有合同10台的可变现净值=10×180 000-10×10 000=1 700 000(元),成本=10×160 000 =1 600 000(元),可变现净值>成本,无需计提跌价准备。

没合同2台的可变现净值=2×150 000-2×10 000=280 000(元),成本=2×160 000=320 000(元),跌价准备=320 000-280 000=40 000(元)。

即,2008年末甲公司应对库存的C型机器(12台)计提跌价准备40 000元。

不能将12台机器视为一个项目处理:

12台的可变现净值=(10×180 000+2×150 000)-12×10 000=1 980 000(元),12台的成本=12×160 000=1 920 000(元),可变现净值>成本,无需计提跌价准备。结果截然不同。

【2010年考题·判断题】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的,超出部分的存货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产成品或商品的合同价格作为计算基础。( )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确定售价的核心精神,就是有销售合同的按合同价,没有销售合同的按市价。因此,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的数量,超出部分的存货可变现净值,应以其市场价格作为计量基础。

【2009年考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存货可变现净值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可变现净值等于存货的市场销售价格

B.可变现净值等于销售存货产生的现金流入

C.可变现净值等于销售存货产生现金流入的现值

D.可变现净值是确认存货跌价准备的重要依据之一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选项ABC均不正确。

【课堂练习3·计算题】2010年末,甲公司D材料的账面余额为1 000 000元,数量为10吨,该材料专门用于生产10件Y产品。2010年末,Y产品市场售价为170 000元/件。将该批D材料加工成Y产品尚需投入加工成本800 000元。即Y产品成本为1 800 000 (1 000 000+800 000)元。估计销售每件Y产品的相关税费为10 000元。期末市场上D材料售价为110 000元/吨,估计销售每吨D材料尚需发生相关税费5 000元。则期末D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为多少?

【正确答案】

D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产品的估计售价-将材料加工成产品尚需投入的成本-产品的销售税费=10×170 000-800 000-10×10 000=800 000(元)

D材料成本为1 000 000元,即D材料减值200 000 (800 000-1 000 000)元。

问:Y产品是否减值?减值多少?

Y产品可变现净值=售价-销售税费=10×170 000-10×10 000=1 600 000

Y产品减值=1 800 000-1 600 000=200 000元=D材料减值(巧合?)

再结合前面的例题:

原材料(钢材)的减值=产品 (C型机器)的减值=100 000(元)

☆ 结论:材料的减值=产品的减值

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产品的估计售价-尚需投入的加工成本-产品的销售税费

=产品的可变现净值-尚需投入的加工成本

移项可得:尚需投入的加工成本=产品的可变现净值-材料的可变现净值

产品的成本=材料的成本+尚需投入的加工成本

移项可得:尚需投入的加工成本=产品的成本-材料的成本

于是:

产品的可变现净值-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产品的成本-材料的成本

移项可得:材料的成本-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产品的成本-产品的可变现净值

即:材料的减值=产品的减值

更多内容进入:

威廉希尔app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频道  2012中级|会计职称在线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