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3
2018年已经过去了,距离2019年高考也越来越近了,随着高考的接近,各地2019年的高考政策一定要做到深刻了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2019年高考新政策有哪些变化。
全国新高考改革时间表:
2014年第一批:浙江、上海
2017年第二批:北京、天津、海南、山东
2018年第三批:湖北、湖南、重庆、辽宁、河北、江苏、广东、福建、安徽、河南、四川、山西、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江西、贵州、西藏
2019年第四批:宁夏、广西、陕西、云南、甘肃、青海、新疆
2018年有10个省份暂停了改革的脚步
2018年原定开始改革的18个省份中,安徽、河南、四川、山西、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江西、贵州、西藏10个省份都推迟了改革。
2019年会有多少个省份进行改革?
2019原定将有7个省份改革,若加上2018年推迟了的10个省,则可能有17个省份进行高考改革。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省份有可能也会推迟新高考改革。
有可能在2019进行高考改革的17个省份是:安徽、河南、四川、山西、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江西、贵州、西藏、宁夏、广西、陕西、云南、甘肃、青海、新疆。
新高考都有哪些新内容?
——文理不分科:数学取消文数和理数;理、化、生、政、史、地(浙江还有通用技术)任选三门参加高考。部分地区对选考科目实行等级赋分制
——英语听力(部分地区有口语)和笔试分开,部分地区一年两考,取最佳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逐步取消高招录取批次,全面实行平行志愿
3+【6选3】是怎么回事?如何选科?
在新高考改革中,打破文理分科的“3+【6选3】”模式格外吸引眼球。那么什么是“3+【6选3】”呢?
“3”代表语文、数学、外语3门高考核心科目,而“6选3”则是由学生从6门可选科目中选择的3门科目。
相较于以往“3+X”的考试形式,“3+【6选3】”形式打破了文理科的壁垒,可以说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从“享用”文综、理综“套餐”,到3科自主搭配“自助餐”的转变,这样的改革,具体带来了如下的变化:
一是在录取模式上
由原来“依据高考统考科目成绩”改为“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3门统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再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5个方面)。
二是在考试科目上
取消文理分科,由原来的语文、数学、外语、文(理)科综合科目改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语数外各科满分仍为150分。
三是在考试时间上
由原来的6月一次进行所有科目统一考试改为分两次进行:选考科目在高三第二学期高考前,统考科目仍在6月。
四是在外语考试上
由原来的学生外语科目只能考一次改为学生可以参加两次考试机会,取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
五是在计分方式上
考试总成绩由原来的各科成绩直接累加改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加上3门选考科目按等级折算的相应分数。
改革后,考生总成绩由语数外3个科目(必考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选考科目)成绩组成。
3个选考科目由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择,成绩按等级赋分。根据规定,选考科目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统一公布成绩,确保考试成绩真实可信
“3+1+2”会变成改革趋势吗?
从“3+1+2”模式出来后,大家肯定会想“3+3”会被弃用吗?“3+1+2”是否会成为趋势?
从宏观角度看,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深远巨大。相比先前的文理两科,现行的“3+3”模式在充分表达学生(或家长意愿)的个性化特长或专长同时,可以更加灵活地适应高校和社会对多样化专业素养和专业人才的需求。然而,由于不同学科存在学习难度和给分差异,一些学生(或家长)挖空心思地理性权衡和机智选择,让理应“受宠”的物理和历史学科备受“冷落”。
正在审议中的“3+1+2”新模式,无疑是对“3+3”模式下的学科选择偏误进行及时调整和行为干预。它在尊重学生个性化专业需求同时,也试图通过顶层设计来规范和引导学生的学科选择行为,意图让学科选择结果能够更加吻合高校招生要求,也更能满足社会人才专业需求。
从“3+1+2”模式来看,可供选择的学科组合减少了,这至少会带来两个方面的影响效应:
一是,所有人的决策选择组合缩减40%,这将有利于减少学生或家长的决策时间和决策成本。它可以让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具有生产性的专业学习或工作上,而不用浪费在不同组合优劣的权衡比较上。这对于学生和社会来说,是利好消息。
二是,原先意图选择所缩减的8种学科组合的学生,将会被分散至另外的12种学科组合中。这会增加12种组合的竞争激烈程度,也会导致高校不同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的再排序。原有高校报考和专业选择信息,将会失去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新模式下的第一届考生,将不可避免地面临高考改革后的信息不充分问题,高校和专业报考选择也增加了一些不确定性。高考新模式改革意图利好高校和社会,但是无形中也增加第一届考生的选择风险。
【选择多好还是选择少好?】
从理论上看,可提供的选择越多,越可以满则大多数人不同的偏好。而选择越少,则会让一部分人没法选择自己最心仪的结果。具体来说,在“3+3”模式下能够选择“物理+历史+其他”的4种学科组合,或不带“物理+历史”的组合。但在“3+1+2”模式下,想选“物理+历史”的人却不能得到满足。
但是,“3+1+2”模式也正正是因为选择组合一下子缩减了40%,大大减少了学生、家长的选择负担,也减轻了学校设立课程的压力,不失为一大福音。在给出新模式调整介绍时就有提及,“组合少了,学生选择方案就少了,选择的焦虑也就少了”,“我个人认为这是好事”。
箭在弦上,不得不改!
新高考改革还处于探索的阶段,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改革的脚步却不会停止,甚至会加快!
2017年10月19日,十九大代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立起新的高考制度。
2018年11月6日上午,“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系列论坛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回答网友提问中表示“将按照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考试内容、形式和录取等关键环节改革,你放心,只会越改越好,进一步加快建立完善中国特色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落到实处。”
这些其实都表明了,2020年各省市均再无理由推迟新高考改革,高考改革已是必行之举。因此,面临新高考改革的同学们不需要着急,尚未启动或尚未公布新高考改革方案的省份,相信很快就会公布,尤其是广东、福建这些已经宣布启动的省市!
学考和选考是怎么回事?
“学考”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简称,即获得高中学历的必要考试,学考难度很低,只要全部及格即可拿到高中毕业证。
学考一般不评分,只有A-F这些等级,成绩也不计入高考。部分高校自主招生要求绝大部分学考科目成绩必须为A,因此参加自招的考生要稍微重视一下。
“选考”是高考改革后从理、化、生、政、史、地(浙江等省还有技术)中选考三门计入高考成绩,地位相当于原来的理综或文综,只是不强制规定学科而已。
选考科目采取赋分制,属于选拔性考试,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但是会比改革前略简单一些。从已经进行试点的浙江和上海来看,对学考和选考科目的考试安排不尽相同。
赋分制是怎么回事?
赋分制是按照你分数排名的百分比而不是卷面分数来计算成绩的一种方法,用于选考科目的成绩统计。目前实行赋分制的地区采用如下方法:
1.卷面满分为100分。
2.成绩分为21个档位。
【举例说明】比如第13档,就是从排名前71%(前13档的人数比例之和)的考生中往前取7%的人数,最终成绩定为64分。
赋分制是高考改革中被师生“吐槽”最多的一项政策,其实,这是为了配合其他重要改革的无奈之举。
原因一:选考科目可能的组合太多,学生之间不方便直接比较。
以前的学生无非文理两类,在各自范围直接算总分,很好比较。但现在改成了六选三随便组合,总共有20种组合方式,高校在录取时,理论上很难找到可以直接比较的考生。
原因二:同一个学科,如果有两次考试,每次的难度也可能不同,这样成绩也不能直接用卷面分数进行比较。
那有些人会问了:英语也是两次考试,为啥不实行赋分制呢?
答案是,英语属于能力型学科,而且难度系数比较容易控制。经过大量的数据统计表明,同样一个人,在英语水平没有明显进步的情况下,做难度系数相同但内容不同的两套英语试题,成绩相差是不大的。
各地新高考有哪些不同:
山东方案与上海、浙江的不同点:
山东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也分为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但学生所选等级考试科目必须是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成绩达到合格的科目,不合格者不得作为等级考试科目。
在考试时间上,合格考试每学年组织2次,分别安排在每学年上、下学期末。每个普通高中学生在校期间有多次考试机会。
学生在校期间如有未达到合格要求的合格考试科目,允许其在离校两年内继续参加合格考试。
等级考试每年组织1次,时间安排在6月份夏季高考(统一高考)后进行。普通高中学生在校期间只能参加1次选考科目的等级考试。等级考试成绩当年有效。
外语考试听力和笔试将分开考试。其中,听力部分有2次考试机会,安排在高三上学期末进行,取最高原始分计入高考成绩。笔试部分有1次考试机会,仍然安排在6月份国家统一高考期间进行,取原始分计入高考成绩。
海南的高考则变为了4天
考试时间安排也做了具体调整,统一高考安排在每年的6月7日-8日举行,考试科目为语、数、外。等级性考试6门选3门考,这6门分别是政、史、地、理、化、生,计入高考录取总成绩,考试时间安排在高三的6月9-10日进行。
合格性考试(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7门科目)安排在7月7日、8日两天;不参加高考的学生,语文、数学、外语3科安排在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的4月9日。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3个科目的合格性考试安排在高三下学期4月进行。
广东或进行“3+1+2”方案
这就回到了我们文章开头所说的,3是指语数英,1是指物理或历史必选,2是指在生物、化学、政治、地理中选2科。这样做就把原来“3+3”的20种学科组合,降低到了12种。这无论是对学校还是考生来说,其实压力都要小一点。
新高考实行后,各年级大事表:
高一上:适应高中生活,探索自身特点
高一下:夯实科目基础,认知专业大类
高二上:学好各科科目,进行背景提升
高二下:顺利完成学考,认知细分专业
高三上:探索自主招生,备战选考科目
高三下:冲刺高考考试,学习志愿填报
高考改革对什么样的学生最有利?
(1)自律、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
选修课程的自由组合,使得大部分学校必须引入走班制,学生时间会变得相对自由,来自老师的约束和鞭策会变少(类似于大学)。对于习惯了被动学习、只等老师耳提面命才能有点动力的学生来说,这显然是不利的。因此,在高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首要任务。
(2)善于把握时间,学习效率高的学生
由于很多科目提前高考,教学进度被压缩,学生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学完高中的课程,因此就要求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
(3)有专长或几门擅长科目的学生
除了语数外,新的高考不强制选择文理,学生在避开不擅长的学科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擅长的学科。如果对某些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其实不妨早做准备,在高一甚至初中起就开始自学,阅读大量的书籍,报一些线上或线下的培训班。如果能在这些学科领先同龄人一截,甚至获得一些竞赛名次,那么在高考中会有很明显的优势。有专长的学生也可以冲击高校的自主招生。如果只依靠学校的统一授课,被老师的教学进度赶着走,在高考中是非常被动的。
(4)有比较明确的职业规划的学生
实行6选3以后,高校部分专业对考试科目是有要求的,比如大部分理工科专业要求物理成绩,如果不选考物理,那么就等于和这些专业无缘。因此对于早就想好未来学业和职业规划的学生,会提前准备高中要走的路。而那些高一高二随大流,到临近高考或者考后才去思考大学专业的同学,通常会手足无措。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