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原创专栏

2018年中考文言文陈涉世家考点

2017-10-09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同步练习

1、《陈涉世家》节选自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2、《陈涉世家》一文选自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史记》。

3、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

答:反映出他不满现状、不甘心受奴役、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及对富贵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与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只答后一句也可)

4、《陈涉世家》中表示陈胜从小就有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_______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5、第一段中,陈涉与佣者的这段对话主要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陈涉青年时期就具有伟大的抱负。

6、《陈涉世家》有陈胜两句豪言壮语,一句表达自己胸怀大志的原句是:__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一句抒发千古志士之胸臆,写男儿当自强的原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中“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的人,陈涉的“鸿鹄之志”是反抗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摆脱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

8、回忆全文,指出起义的地点大泽乡,引发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2分)

9、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起义导火索]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

10、导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2分)答:①最根本的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最直接的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下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②两者之间联系: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下,那些边的贫苦百姓走投无路的境遇正是“天下苦秦久矣”的具体体现。(或:“失期,法皆斩”是秦残暴统治的体现)

11、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偶然性:因暴雨断道而误期限。(2分)

必然性:秦朝统治法峻刑严,“天下苦秦久矣”。陈胜等误了期限按秦法都要斩首,这迫使他们为求生,不得不转戈反秦。(2分)(意思对即可)

12、文中“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天下苦秦久矣。”的句子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2分)

答:反映了当时兵役徭役繁重,民不聊生、苦不堪言的社会黑暗现实。

13、陈胜认为当时的形势有利于发动起义,其理由是:(3分)

答:秦王朝内部严重的政治危机;(1分)楚国人民有强烈的反抗意愿。(1分)阐述。(1分)

14、陈胜以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什么?

答:①人民群众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②秦二世杀死太子扶苏,引起人民群众对秦王朝的更大不满。③楚人怀念楚将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

15、通过天下形势的分析,陈胜认为起义能够成功的条件有两个:①天下苦秦久矣;②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16、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口号是:“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17、陈涉、吴广为什么要“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答:扶苏贤明,项燕爱士卒,诈称扶苏,项燕有号召力。

18、用自己的话说说节选(课文一、二段)部分是怎样表现陈胜非凡的领导才干的?

答:在谋划之初,以“死国”来突出起义的必要性,再分析形势,指出起义的必要性。接着果断提出“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然后丹书“陈胜王”三字于帛,置人所罾鱼腹中,又命吴广夜之次所旁丛祠中,用篝火装“鬼火”,学狐狸的声音大叫“大楚兴,陈胜王”,从而树立并巩固了陈胜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为他率众起义打下牢固的群众基础。

19、文中陈胜、吴广为了鼓动人心、树立威信,做了哪两件事?请用四字短语概括。(08昆明)[请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出陈胜用以“威众”的两件事。]

陈涉世家考点是否对您有帮助呢?快来关注威廉希尔app 中考站,我们会不定时更新更多考点及答题技巧~

标签:中考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