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五大热点领域 IT助力医疗卫生改革

2010-12-13 14:46:40 字体放大:  

为解决广大人民看病难、健康有保障等目标,中国政府于2009年启动了新医改。新医改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政府主导、倾向基层、全民覆盖、均等化、公益性成为了本次医改的五个关键词。同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也是本次医改的重点。

同时,新医改还提出了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共享服务,也就是要在医疗服务整个环节里协同和整合。由此不难发现,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作为医改的重要任务之一。

信息技术对于医院服务、公共卫生领域、药品管理过程等环节都很重要。由于医疗服务这个行业本身的特点,信息技术应用是可以延伸到非常高、非常深入的阶段。机构在对医院院长和CIO所做的一些调查发现,他们将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摆在了整个业务变革中的首要位置,而且也对信息技术应用提出了很高的期望。但是要实现这一问题,医院不同部门的人关心不同的话题,比如有的人关心服务质量,有的人关心服务成本,还有人关心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和造福群众来说,能否提高我们老百姓的健康水平。

比如现在大医院,几乎所有的门诊都是建立在电脑信息系统上,包括挂号、分诊、划价、取药和办理等一系列手续等等。如果这个信息系统出现了问题,整个医院的运作都会瘫痪。可想而知,由于医疗服务的特点,如果服务瘫痪,会产生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

此外,由于医院服务的复杂性,从国际、国内来看,信息在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应用都是远远滞后于电信、金融和制造等行业的,也滞后于政府的功能职能部门。因而,对于IT信息技术服务商来说,医疗改革是很好的机会,同时也是个挑战。

以病人为中心,实现三者平衡

简单来说,医疗改革中,所作的一切都是围绕以病人为中心展开的,并在又必须在服务成本、服务质量和服务的可及性之间取得三者的平衡。也就是强调了以人为本的大原则,使医疗服务受众,也就是使病患者能够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解决长久以来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的问题。

服务的可及性是指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简单来说就是实现惠民和可及。医改中强调了加快建立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同时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采取改善服务能力、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等综合措施,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信息技术将在以上环节发挥重要作用。

服务质量角度来看,医改中强调了所有医疗机构都需要实施属地化和全行业的管理,采取临床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等方式,帮助其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加快制定统一的疾病诊疗规范,健全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监测网络并建立信息公开制度,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人才的纵向和横向交流。在这些环节,政府需要借助IT技术来监管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实现信息互通。

在服务成本方面,医改中提出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不同医院之间的医疗检验结果的互认。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使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明显减轻。借助IT手段,可以使医院系统进行信息整合并建立连续的医疗健康记录,让百姓在没有地域的限制下实现互联互通。

聚焦五大热点领域 助力医疗卫生改革

目前医院信息化中包括如下五个热点领域。分别是:

一、IDN/IDS(Integrated delivery network/system整合交付网络/整合交付系统)。 协同医疗延伸了中心或专科医院的覆盖范围,增强了优质资源的可及性,从整体上降低了医疗服务的成本。由于在协同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医疗实体的产权合并,如何建立一套持久有效的管理、治疗、收费的治理模式,是IDN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从服务整合的内在规律来看,有两种方案比较可行,一是所谓“垂直的”IDN,既一个综合的中心医院带动一批基础和社区诊所;二是专业职能(如放射、影像、化验、护理等)的集中化运营。在IDN模式下,转诊和检验报告互认等都成为很基础的服务。

<--执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