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容纳牙根的窝称牙槽窝,牙槽窝在冠方的游离端称为牙槽嵴,两牙之间的牙槽突部分称为牙槽中隔。牙槽骨的组织结构与身体其他骨相似,其生长发育依赖于牙的功能性刺激,当牙萌出时牙槽骨开始形成、增高,并提供形成中的牙周膜一个骨性附着面,牙槽骨在牙失去后逐渐吸收、消失。详情如下:
固有牙槽骨位于牙槽窝内壁,包绕牙根并与牙周膜相邻。它是一层多孔的骨板,所以又称筛状板。在X线片上表现为围绕牙周膜外侧的一条白色阻射线,称硬骨板,是检查牙周组织的重要标志,牙周膜发生炎症和外伤性变化时,硬骨板首先消失。
组织学上固有牙槽骨属于密质骨。在靠近牙周膜的表面,由平行骨板和来自牙周膜的穿通纤维构成。骨板的排列方向与牙槽窝内壁平行,而与穿通纤维垂直,这种骨板称为束状骨。在邻近骨髓侧,骨板由哈弗系统所构成。
密质骨是牙槽骨的外表部分,即颌骨内、外骨板延伸的部分。密质骨表面为平行骨板,深部有致密的不同厚度的哈弗系统的骨。密质骨在上颌牙槽骨的唇面,尤其前牙区密质骨很薄,有许多血管和神经穿过的滋养管,而舌侧增厚。在下颌骨则相反,密质骨比上颌厚而致密,小孔很少,所以在施行局部麻醉时,在上颌前牙用局部浸润麻醉的效果比下颌好。通常下颌的密质骨,其舌侧骨板比颊侧厚,但在磨牙区由于担负较大的咀嚼力,磨牙颊侧骨板也增厚。
松质骨由骨小梁和骨髓组成,位于密质骨和固有牙槽骨之间。前牙区松质骨含量少,有时几乎仅有两层密质骨,甚至牙根唇面由于骨部分缺失而形成裂隙。后牙支持骨量多,骨小梁的粗细、数量和排列方向与所承担的咀嚼力密切相关。承受较大咀嚼力的区域,支持骨量增多,骨小梁粗大致密,骨髓间隙小;而无功能的牙或咀嚼力小的牙,则骨小梁细小,骨髓间隙大。骨小梁的排列方向一般与咬合力相适应,以最有效的排列方向来抵抗外来的压力。如两牙间的骨小梁呈水平排列,而根尖周围的骨小梁为放射状排列,故能从各个方向支持牙。而无功能的牙的周围,骨小梁排列无规律。松质骨中的骨髓在年轻时有造血功能,称为红骨髓,内含有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可分化为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等,对调节骨形成和骨改建有重要的作用。成年时含脂肪多,为黄骨髓。
总结:牙槽骨组织结构到此就讲解完了,下一讲将会为大家讲解纤维性龈瘤的内容,敬请关注。
相关推荐: 牙本质理化特性及反应性变化 上颌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