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笔记:水体卫生

2013-11-20 16:24:50 字体放大:  

六.水环境标准(☆看看)

1.制订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原则:①防止地面水传播疾病;②防止地面水引起急、慢性中毒及远期效应;③保证地面水感官性状良好;④保证地面水自净过程能正常进行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研究方法(*)

①实验研究:有害物质毒性测定、有害物质在地表水中稳定性测定、有害物质对地表水感官性状影响的测定、有害物质对地表水自净过程影响的测定等。通常按照“最敏感”的原则,从这几项实验研究结果中选择最低的阈浓度作为确定地表水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的依据。

②流行病学检查:宏观上了解有害物质的浓度与人群健康关系的重要手段。有害物在水、底泥及生物中的含量、生物监测、接触人群健康效应等。

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分 5 类(生活饮用水在Ⅲ级以上)

Ⅰ ----- 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 -----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

Ⅲ -----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Ⅳ ----- 一般工业用水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

Ⅴ ----- 农业用水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一级标准: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排入的污水

二级标准: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农业用水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排入的污水

三级标准:排入城镇下水道并将进行二级生物处理的污水

取样点位置:第一类污染物:能在环境和动植物体内蓄积,对人产生不良影响的。(车间排出口);第二类污染物(单位排出口)

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主要指标及其指定的依据

①水温:水体生态(微生物)环境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水体的自净能力。统一规定为周平均最大升温≤1℃,周平均最大降温≤2℃。

②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此项指标是为了限制有机污染物的排放而规定的,在3mg/L以下为优质水源,若超过10mg/L则水源已经受污染。

③PH:6-9 ;④有害物质

⑤溶解氧:此项指标是为了保证地表水的正常自净过程,限制有机污染物的排放,并保证

鱼类生存条件而规定的。如<5mg/L则不能用于水产养殖;<2mg/L,污染严重,功能丧失。

⑥粪大肠菌群:是标准中唯一的微生物学指标。表征水体受病原体污染的程度。

七.水体卫生防护

1.推行“清洁生产”,开展污染源头预防(*)

(1)污染源头预防是指污染物尚未对水体造成污染之前采用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污染物进入水体,而不是在污染发生后再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即所谓的末端处理)。

(2)清洁生产是一种将预防性环境策略应用于生产过程中,以减少其对人和环境的风险性,它要求在产品或工艺的整个寿命周期的所有阶段,都必须考虑预防污染,或将产品或工艺过程中对人体健康及环境的短期或长期风险降至最小。

2.工业废水的利用与处理

(1)工业废水的利用: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是合理利用工业废水的重要措施。

(2)☆工业废水的处理:

A.按作用原理分类:

·物理处理:通过物理作用去除废水中悬浮物质(机械阻留、沉淀、除油等)

·化学处理:用化学反应去除废水中溶解性物质或胶体物质(混凝沉淀、中和、氧化还原)

·物理化学处理:利用物理和化学的综合作用,使废水得到净化(吸附、萃取、离子交换等)

·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分需氧和厌氧。(需氧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过滤法)。

☆活性污泥法又称曝气法,活性污泥由细菌、原生动物、无机物和未分解的有机物组成,将废水与含有大量需氧微生物的活性污泥搅拌,在强烈通气(曝气)条件下使污水净化的技术,是处理废水的常用方法。

B.按处理程度分类:

·一级处理:物理处理(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

·二级处理;生物处理(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

·三级处理:利用化学或物理化学处理方法进一步去除二级处理未能去除的污染物。

3.生活污水的利用与处理:生活污水是指人们日常洗涤废水和粪便污水等。主要采用一级处理和二级处理方法处理方式:物理处理(筛网、沉淀池等)和生物处理(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法)、污水处理厂、化粪池等。 中水回用,膜生物反应器技术。

生物过滤法(生物膜法):使废水流经生长在支承物表面的生物膜,借助生物膜中微生物的作用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生物滤池、生物转盘)

4.医院污水的处理:氯化消毒、加热消毒 、化学消毒等。

八.水体污染的卫生调查和监测

1.水体污染的调查(江河水系)

①采样断面:清洁或对照断面(污染源上游)、污染断面(紧靠污染源下游)、自净断面(污染源下游一定距离)

②各断面采样点数:宽河道设5点;窄河道设3点;污水排出口下游靠近岸边设多个辅助采样点;较小河流中心设1点;重要支流入口处也应设点。

③采样深度;一般在水面下0.2-0.5 m。

④采样时间与次数:至少应在平水期、枯水期、丰水期各采样一次;每次连续采样2~3天

湖泊、水库的监测特点:不同水区设置监测断面;对水体底质和生物监测有意义;应增加磷、氮及藻类毒素的测定。

更多关于2014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笔记:水体卫生的内容请关注:【公卫执业医师网辅导精华

<--执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