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出自《唐本草》。
1.《别录》:麋,生南山山谷及淮海边。
2.陶弘景:麋,今海陵间最多,干百为群,多轮少牡。
3.《纲目》:麋,鹿届也,牡者有角。糜似鹿而色青黑,大如小牛。
【拼音名】MíRónɡ
【英文名】PiloseDavid''sdeerhorn,PiloseAntlerofDavid''sdeer
【别名】麋、麈、四不象
【来源】药材基源:为鹿科动物麋鹿雄性未骨化的带有茸毛的幼角。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phurusdavidianusMilne-Edwards采收和储藏:每年1-2月和5-6月2次采收,锯取未骨化的幼角,洗净,晾干。
【原形态】麋鹿,属于麋与驯鹿之间,大小和欧洲的赤鹿相近,体长约2m,高约1m余。雄者重约200kg,雌者约100kg.尾长约70cm.头似马而非马,角似鹿而非鹿,身似驴而非驴,蹄似牛而非牛,故曰四不象。雄者具角,雌者无。角的主枝叉分为前后2枝,前概再分岐成二叉,后枝长而直,不再分叉。四肢粗大,主蹄宽大能分开,侧蹄显着。毛色淡褐,背部稍浓,腹部较浅,鼻孔上方有一白色斜纹。冬季毛长而蓬,显棕赤色,幼兽有白色斑点,生后3月始消失。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食物主要为草及水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