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 文:Nux Vomica
拉丁文:Semen Strychni
【异名】
火失刻把都、番木鳖、苦实把豆《本草纲目》,苦实《本草原始》,马前《串雅补》,马前子《外科证治全书》,牛银《本草求原》。
【品种考证】
马钱子始载于《本草纲目》。李时珍曰:“生回回国,今西土邛州诸处皆有之。蔓生,夏开黄花。七八月结实如栝楼,生青熟赤,亦如木鳖。其核小于木埴而色白。”时珍所言“蔓生,夏开黄花,七八月结实如栝楼”等特征与葫芦科木鳖子Momordica cochinchinensls(Lour.)Spreng.形态相似。 但所言“其核小于木鳖而色白”这一特征却与本品相符。可见当时李时珍未能在形态上将木鳖子和马钱子区别开来。至《本草原始》仍然没有马钱子植物形态的明确描述,仅收录了《本草纲目》的记载,但所附药材图形与马钱子完全一致,并标注出:“圆形,有毛。”可以确认即为本品。
【来源】
本品为马钱科植物马钱Strychnos nux-vomica L.或云南马钱S. pierriana A. W. Hill的干燥成熟种子。
【植物/动物形态】
常绿乔木。叶对生,有柄,叶片广卵形,全缘,革质,有光泽。聚伞花序顶生,花小形,白色筒状,近无梗,花萼先端5裂,花冠5裂,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喉部,花丝极短,子房上位,花柱与花冠近等长,柱头微裂。浆果球形,熟时橙色,种子3~5粒或更多,钮扣状,表面密被银色毛茸,种柄生于一侧的中央。花期春夏两季,果期8月至翌年1月。
生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深山老林中。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有栽培。
【产地】
马钱主产于印度、越南、缅甸、泰国、斯里兰卡;云南马钱主产于云南。
【栽培】
栽培研究进展:与中药栽培研究数据库连接
【采收加工】
9~10月摘取成熟果实,取出种子,洗净,晒干。
【炮制】
1.生马钱子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2.制马钱子
(1)砂烫:取砂子置锅内,用武火加热,加入净马钱子,拌炒至棕褐色,鼓起,内部红褐色,并起小泡时,取出,筛去砂子,放凉。供制马钱子粉用。
(2)油炸:取麻油适量,置锅内,加热至230℃左右,投入马钱子,炸至老黄色时,立即取出,沥去油,放凉。用时碾粉。
炮制研究进展:与中药炮制研究数据库连接
【贮藏】
置干燥处。
【性状】
马钱 种子扁圆钮扣状,一面微凹,另一面稍隆;直径1.2~3 cm,厚3~6 mm,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密生匐状的银灰色丝状茸毛,从中央向四周射出;底面中央有突起的圆点状种脐,边缘有微尖突的珠孔,种脐与珠孔间隐约可见一条隆起线。质坚硬。沿边缘剖开,剖面可见淡黄白色胚乳,角质状,子叶心形,叶脉5~7条。味极苦,剧毒。
云南马钱 呈扁椭圆形或扁圆形,边缘较薄而微翘,子叶卵形,叶脉3条。
饮片性状: 生马钱子中的马钱子里纽扣状圆板形,直径约1.5~3cm,厚0.3~0.6cm,常一面隆起,一面凹下。表面密被灰棕或灰绿色绢状茸毛,自中间向四周呈辐射状排列,有丝样光泽。边缘稍隆起,较厚,有突起的珠孔,底部中心有突起的圆点状种脐。质坚硬,平行剖面可见淡黄白色胚乳,角质状,子叶心形,叶脉5~7条。无臭,味极苦。云南马钱子呈扁椭圆形或扁圆形,边缘较薄而微翘,子叶卵形,叶脉3条。砂烫马钱子中间略鼓。表面棕褐色,断面红褐色,中间有裂隙。质坚脆。无臭,味苦。油炸马钱子中间略鼓,表面老黄色,质坚脆,有油香气,味苦。
【商品规格】
商品有马钱子和云南马钱子两种,前者系进口品,后者系国产品,均以个大饱满,质坚肉厚,色灰黄有光泽者为佳。
最新医学考试资讯:http://www.empfolio.com/zhiye/yiyao/zhiyeyishi/yishizixun/
考试资讯:http://www.empfolio.com/zhiye/yiyao/zhiyeyishi/
复习资讯:http://www.empfolio.com/zhiye/yiyao/zhiyeyaoshi/
医学辅导资料:http://www.empfolio.com/zhiye/yiyao/
医药类资料信息:http://www.empfolio.com/zhiye/yiyao/wszg/weishengfu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