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综合辅导:生姜

2011-06-14 19:12:24 来源:互联网 字体放大:  
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采集整理了2011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综合辅导:生姜供大家学习参考。

生 姜

【来源】 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

【性味归经】 辛,微温。归肺、脾经。

【性能特点】 本品味辛发散,微温散寒。入肺经,散风寒而发汗解表,温肺寒而化痰止咳,为治风寒感冒与咳嗽所常用。入脾经善温中止呕,素有“呕家圣药”之称,并兼解鱼蟹毒。

【功效】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主治病证】

①风寒表证。

②胃寒呕吐。

③风寒客肺的咳嗽。

④解鱼蟹、半夏及天南星毒。

【用量用法】 3~9g。煎服或捣汁冲服。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故阴虚内热及热盛者忌用。

荆 芥

【来源】 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花穗名荆芥穗。

【性味归经】 辛,微温。归肺、肝经。

【性能特点】 本品辛香,微温不烈,药力平和,功在肺肝。生用长于发散,善散风发表、透疹止痒,为发表散风通用药,治表证及疹痒无论风寒风热皆可。炒炭性变收敛,善止血,治各种出血可选。

【功效】 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主治病证】

①风寒表证,风热表证。

②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

③疮疡初起有表证者。

④(荆芥炭)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等证。

【用量用法】 3~9g。不宜久煎。芥穗力较强。止血须炒炭。

防 风

【来源】 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 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性能特点】 本品辛散微温,甘缓不峻,既走膀胱,又入肝脾,功善祛风胜湿而发表、止痛、止痒、解痉,为治风通用药,无论外风内风或兼否寒热皆可投用。

【功效】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主治病证】

①风寒表证,风热表证,表证夹湿。

②风寒湿痹,风湿疹痒。

③破伤风,小儿惊风。

【用量用法】 3~9g。入煎剂、酒剂或丸散。

【使用注意】 本品味辛微温,伤阴血而助火,故血虚发痉及阴虚火旺者慎用。

羌 活

【来源】 伞形科植物羌活等的干燥根茎及根。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性能特点】 本品辛温苦燥,升浮发散,主归膀胱,兼归肾,药力较强。作用偏上偏表,主散肌表游风及寒湿而通利关节止痛,尤善治太阳头痛及上半身风湿痹痛。

【功效】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主治病证】

①风寒表证,表证夹湿,风寒头痛。

②风寒湿痹。

【用量】 3~9g。

【使用注意】 本品气味浓烈,用量过多,易致呕吐,故脾胃虚弱者不宜服;又辛温燥烈,伤阴耗血,故血虚痹痛、阴虚头痛者慎用。

细辛

【来源】 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或华细辛等的干燥全草。

【性味归经】 辛,温。有小毒。归心、肺、肾经。

【性能特点】 本品辛温走窜,芳香气浓,入心、肺、肾经。既善祛风散寒、通窍止痛,为治感受风寒、风湿之多种痛证及鼻渊鼻塞头痛之良药;又能温散肺寒、化痰饮,为治寒饮伏肺之要药。

【功效】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主治病证】

①风寒表证(尤宜鼻塞、头痛、肢体疼痛较甚者),阳虚外感。

②鼻渊头痛。

③头风头痛,牙痛,风寒湿痹痛。

④寒饮咳喘。

【配伍】 细辛配干姜、五味子:细辛辛温,祛风散寒,温肺化饮;干姜辛热,温中散寒,温肺化饮;五味子酸温,敛肺气,滋肾阴。三药相合,温燥中有敛润,既善温肺化饮,又不耗气伤阴,治寒饮喘咳日久者效佳。

【用量用法】 1~3g。外用适量,可研末吹鼻或外敷。

【使用注意】 本品辛香温散,故气虚多汗、阴虚阳亢头痛、阴虚或肺热咳嗽者忌用。又有小毒,故用量不宜过大,尤其是研末服更须谨慎。反藜芦。

【药理】 本品有解热、镇痛、镇静、抗炎、抑菌、抗组织胺、抗变态反应、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等作用。

白芷

【来源】 伞形科植物白芷、杭白芷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胃经。

【性能特点】 本品辛温燥散,芳香走窜,善除肺胃经之邪。外散风寒而解表,上通鼻窍而止痛。入阳明能燥湿散寒而止带,走肌肤能消肿排脓止痒而疗疮疹。最善治阳明头痛。

【功效】 散风解表,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止痒。

【主治病证】

①外感风寒或表证夹湿兼见头痛鼻塞者。

②阳明头痛,眉棱骨痛,鼻渊头痛,牙痛。

③风寒湿痹,寒湿带下。

④疮疡肿毒。

⑤风湿疹痒。

【用量】 3~9g。

【使用注意】 本品辛香温燥,故阴虚血热者忌服。

香 薷

【来源】 唇形科植物石香薷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 辛,温。归肺胃经。

【性能特点】 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化湿和中而解暑,还能开宣肺气而利水消肿,功似麻黄,药力亦强,治阴寒闭暑及风水水肿最宜,素有“夏月麻黄”之称。

【功效】 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主治病证】

①夏季乘凉饮冷、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证。

②水肿,小便不利。

【用量用法】 3~9g。利水退肿须浓煎。

【使用注意】 本品发汗力较强,故表虚有汗者忌用。

藁 本

【来源】 伞形科植物藁本、辽藁本的干燥根茎及根。

【性味】 辛,温。归膀胱、肝经。

【性能特点】既能发表散寒,治风寒表证与表证夹湿;又能祛风胜湿、通痹止痛,治风寒湿痹与头风头痛。功似羌活,尤宜巅顶头痛。

【功效】 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主治病证】

①风寒表证,表证夹湿,巅顶头痛。

②风寒湿痹。

【用量】 3~9g。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发散,故血虚头痛及热证忌用。

苍耳子

【来源】 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果实。

【性味】 辛、苦,温。有小毒。归肺经。

【功效】 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主治病证】

①鼻渊头痛,风寒头痛,表证夹湿。

②风湿痹痛,风湿疹痒,疥癣。

【用量用法】 3~9g。煎服,或人丸散。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有毒,过量服用易致中毒,引起呕吐、腹痛、腹泻等,故用量不宜过大,血虚头痛者不宜服。

辛 夷

【来源】 木兰科植物望春花或武当玉兰的干燥花蕾。

【性味】 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 散风寒,通鼻窍。

【主治病证】 鼻渊头痛,风寒头痛鼻塞。

【用量用法】 3~9g。本品有毛,刺激咽喉,内服宜用纱布包煎。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香燥,故阴虚火旺者忌服。

【辛温解表药小结】

1、麻黄、桂枝:均性温而能发散风寒,治风寒表证及风寒湿痹证。

不同1:麻黄发汗力强,惟以风寒表实无汗为用;桂枝发汗力弱,又能助阳,风寒表实无汗及表虚有汗咸宜。

不同2:麻黄善宣肺平喘,治肺气不宣之喘咳;还能利水退肿,治水肿兼表。桂枝又善温通血脉、温阳化气、温中散寒,治经寒血滞之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胸痹冷痛,阳虚水肿,痰饮眩悸及虚寒腹痛等。

2、紫苏、生姜、荆芥、防风:均能发汗解表而治风寒感冒。

不同1:紫苏性温,发汗力强,又兼理气,风寒感冒无汗或兼脾胃气滞者多用;生姜性温,发汗力弱,风寒感冒轻者多用;荆芥微温平和,生用长于散风,为发表散风通用药,又治风热感冒无汗或汗少者;防风微温而甘缓不峻,为治风通用之品,发汗力虽较弱而长于胜湿,凡外感表证无论寒热或夹湿与否均可投用。

不同2:紫苏又能理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治脾胃气滞、胸闷不舒、气滞胎动及食鱼蟹中毒之腹痛吐泻。生姜又能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及半夏、南星之毒。荆芥生用又能透疹疗疮止痒,治麻疹不透、疮疡初起兼表及风疹瘙痒;炒炭止血,治吐衄下血及崩漏。防风又能胜湿止痛,治风寒湿痹、头风头痛;祛风解痉,治破伤风、小儿惊风。

3、羌活、藁本:均能发散太阳经之风寒湿、胜湿止痛,治风寒感冒、表证夹湿、风寒湿痹及头风头痛等。

不同1:羌活主散太阳经风寒湿,善治太阳头项强痛、上半身风寒湿痹特别是肩背肢节痛;藁本虽也主散太阳经风寒湿,但又兼归肝经而直上巅顶,善治巅顶头痛,兼治寒滞肝脉之脘腹痛等。

4、细辛、白芷、辛夷、苍耳子:共性辛温发散、宣痛鼻窍,均善散风寒、通鼻窍、止疼痛,为治风寒感冒或鼻渊之鼻塞头痛之要药。

不同1:细辛入肺肾经,芳香气烈,散寒止痛力强,鼻塞头痛重症每用,又兼治阳虚外感、风寒湿痹痛、头风头痛、牙痛;还能温肺化饮,治寒饮咳喘等。白芷主入阳明胃经,芳香味浓,药力较强,又兼治眉棱骨痛、牙痛;还能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止痒,治风寒湿痹痛、寒湿带下、疮疡肿毒及风湿疹痒。辛夷主入肺经,芳香而力稍弱,专治风寒头痛鼻塞。苍耳子则有小毒,主入肺经,又能除湿、止痒,治表证夹湿、风寒湿痹、风湿疹痒及疥癣等。

5、香薷、麻黄,相同点:均能发汗解表、利水消肿,治表证无汗、水肿及小便不利。

不同点1:香薷微温,兼化湿和中而祛暑,习称“夏月麻黄”,善治暑天感寒饮冷、阳气被遏之头痛、形寒、发热无汗及腹痛吐泻;麻黄性温,发汗力强,善治风寒表实无汗。

不同点2:麻黄又善宣肺平喘,治肺气壅遏之咳喘等。

<--卫生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