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护师考试辅导:液体疗法

2012-07-27 14:52:43 来源:互联网 字体放大:  

威廉希尔app 考试频道小编应广大考生的需要,特为参加考试的考生策划了“2013年护师考试辅导:液体疗法”专题等有关资料,供考生参考!

(一)补液原则

液体疗法的目的是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恢复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补液方案应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水和电解质紊乱程度、性质而定。首先确定补液的总量、组成、步骤和速度。入院第一天补液总量包括补充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及供给生理需要量三个方面。

1.补充累积损失量 累积损失量是指自发病到补液时所损失的水和电解质的量。

(1)定输液量(定量):补液量应根据脱水程度而定,原则上婴幼儿轻度脱水补液应<50ml/kg,中度脱水补50~lOOml/kg,重度脱水补:100~120ml/kg。实际应用时先按上述量的2/3给予,学龄前儿童及学龄儿童应酌减1/4~1/3。

(2)定输液种类(定性):补液的种类根据脱水的性质而定。一般情况下是低渗脱水补2/3张~等张含钠液,等渗脱水补1/2张~2/3张含钠液,高渗脱水补1/3张~1/4张含钠液。如临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可先按等渗脱水处理,同时应测血钠、钾、氯含量,以确定脱水性质,指导补液。

(3)定输液速度(定速):补液的速度取决于脱水的程度,原则上先快后慢。累积损失量应在8~12小时内补足。滴速约为每小时8~10ml/kg。重度脱水或有周围循环衰竭者应首先静脉推注或静脉快速滴入2:1等张含钠液20ml/kg,总量不超过300ml,于30~60分钟内静脉输入,以扩充血容量,改善血循环和肾功能。

2.补充继续损失量 继续损失量是指补液开始后继续丢失的液体量,如因继续呕吐腹泻引起的损失液体。补充继续损失量一般用l/3张~1/2张含钠液。

3.供给生理需要量 供给基础代谢需要的水60~80ml/kg,实际用量应除去口服部分,用1/5张~1/4张含钠液补充。

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在后12~16小时内输入。滴速为每小时约5ml/kg。

在实际补液过程中,要对以上三部分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对腹泻丢失体液引起脱水的补液量:以上三部分合计,一般轻度脱水约90~120ml/h,中度脱水约120~150ml/kg,重度脱水约150~180ml/kg。并根据治疗效果,随时进行调整。入院第一天以后视脱水纠正情况而定。

(二)几种常见疾病的补液方法

1.新生儿时期的补液 新生儿对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调节功能差,对钠、氯的排泄功能低,易出现水肿和酸中毒,由于新生儿的生理特点,补液时应慎重。新生儿正常时血钾即偏高,生后几天内如无明显损失,短期补液可不给钾。生后10天如有明显缺钾时,应注意肾功能及尿量情况,每日给钾总量为2~3mmol/kg,浓度不超过O.15%,滴入速度宜慢,新生儿补液速度,除急需扩充血容量者外,一般每小时不应超过10mol/kg.不宜把全天的液量,在短时间内一次输入。又因新生儿肝脏功能还不完善,纠正酸中毒时宜用碳酸氢钠,而不用乳酸钠。

2.婴幼儿肺炎的补液 小儿肺炎时因其肺循环阻力大,心脏负担较重,故在一般情况下,应尽量口服补液。若进食不足或不能进食必须静脉补液时,补液量要控制在生理需要量最低值,约为60~80ml/kg.电解质浓度不宜过高,速度也要慢。如肺炎合并腹泻的补液原则与婴幼儿腹泻相同,但补液量按计算的3/4补充。

3.营养不良伴腹泻的补液 营养不良时体液平时处于偏低渗状态,呕吐腹泻时多为低渗性脱水。由于皮下脂肪少,在估计脱水程度时多易估计偏高,故补液按体重计算后,应减少总量的1/3为宜,用2/3张含钠液补充。在补液过程中易发生低钾、低钙、低镁,应及时补充,由于心功能较差,补液速度应稍慢。为补充热量,预防低血糖,可用10%~15%葡萄糖配制液体。

4.急性感染的补液 急性感染时,因高热、呼吸增快、多汗,消耗增加而摄入热量不足,常出现高渗性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应适当给予输液,如无特殊损失可给予1/4张~1/5张含钠液,按生理需要量补充水分并供给一定热量,经纠正脱水恢复有尿后,一般酸中毒多能自然纠正。严重酸中毒才需另外补充碱性液体,休克患者则按休克处理。

更多内容进入:

<--卫生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