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小学 > 语言文字 > 国学

东巴文和东巴经简介

编辑:sx_yangtt

2015-12-21

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好其它课程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威廉希尔app 整理了东巴文和东巴经,希望大家能够合理的使用!

东巴文,即纳西象形文字,纳西语称"司究鲁究",直译为"木迹石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留记在木头石头上的迹印”;二是“木石之痕迹”,可引申为见木画木,见石画石。因这种文字大多只由东巴掌握,用来撰写经典,所以又称它为"东巴特额",意即东巴文。东巴文的基本特点,正如清代余庆远在《维西见闻录》中所道:"专象形,人则图人,物则图物,以为书契。" 这些字形带有浓厚的图画味道,但是每个图形都已经有了它固定的概念、固定的线条和笔法,有了固定的读音,已经成为表示语言里某个字、词的符号。显而易见,它是介乎于图画文字和表意文字之间的一种文字符号。关于东巴文的创制,难以确考。只有一些无从稽考的创制者的传说,一说是"腊依本梭"(意为神的三兄弟);一说是木氏祖先麦宗;一说是居住在中甸白地的圣人劳迪般独……实际上,东巴文的创制是随着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的。从最初刻画在木石上的单一的或少量的记号图像,发展到大量的、约定俗成的一批相对固定的图像符号,到能应用更多的图像符号记载复杂的事件,直到最后能书写记载长篇著作,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这只能是多少人、多少代人的集体智慧和共同劳动的结晶。从象形文字脱化而来的还有一种标音文字,称"哥巴"文,东巴也运用这种文字撰写了二百多册经书。这种文字比划简单,一字一音,比东巴文进了一步。它多数由东巴文脱胎、缩减、演变而来,部分借鉴了汉字,但应用不广。

东巴书写、念诵的经书,纳西语称"东巴久",即"东巴经"。这种经书用本地一种木本植物皮所制的厚棉纸(俗称东巴纸)订成册,书写工具有用锅烟灰拌胆汁制成的墨及自制的竹笔。东巴经分布于金沙江上游的纳西族西部方言区,包括丽江和中甸、维西的部分地区。在方圆数百里的地域内,曾经赓续编撰和辗转传抄出两万多本东巴经,其中,互不雷同的书目约有1500多册卷,计1000余万字。有一万多本已于建国前流散到美、英、法、日、德、加拿大、奥地利等国,仅美国国会图书馆和哈佛大学博物馆就藏有4000余册。国内收藏较多的有丽江县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及博物馆、北京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台湾博物院等。

作为东巴文化的物质载体,东巴经按仪式或道场的不同可分为:祭天、祭署龙、延寿、解秽、祭村寨神、祭五谷六畜神、祭山神、祭祖先、祭家神、求嗣、祭猪神、放替身、解禳灾难、祭胜利神、祭水怪猛妖、开丧、祭死者、祭风、祭短鬼、退口舌是非、驱瘟神、占卜、道场规程、零杂经等24类。东巴经是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集纳西古文化之大成,记载有天文、气象、时令、历法、地理、历史、风土、动物、植物、疾病、医药、金属、武器、农业、畜牧、狩猎、手工业、服饰、饮食起居、家庭形态、婚姻制度、宗教信仰,乃至绘画、音乐、舞蹈、杂剧等等广博的内容。国内外学者认为,东巴经是研究纳西族古代的哲学思想、语言文字、社会历史、宗教民俗、文学艺术、伦理道德及中国西南藏彝走廊宗教文化流变、民族关系史、以及中华远古文化源流的珍贵资料。

希望为大家提供的东巴文和东巴经,能够对大家有用,更多相关内容,请及时关注我们!

相关推荐:

江南筷俗拾趣(2015)  

古代的科举考试分哪几个等级——2016  

标签:国学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