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小学语文学法创新

2012-08-27
二、交还自主权,提供学生创新的时空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然而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确立,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是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实际上是被老师牵着走,是一种被动的学习,学生的创造性就无从谈起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才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因此,我校在进行语文学法指导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就把学生的质疑问难作为师生学习定向的重要手段。师生共同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学习需求,以此作为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这样,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确立,课堂学习的内容是学生的自我需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强。在学习方式、方法的选择上,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特别要创造一些让学生自主选择的条件,如提出“这个字你想怎么记”“这段话你准备怎么读”“学习这篇课文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之类的问题,让学生在选择学习方法、交流学习情况、展示学习思路的过程中去独立思考、独立 发现。著名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师说:“让孩子独立发现就是一种创造。”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生学习“朋”字时,老师问学生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时,许多学生都说两个“月”合起来就是“朋”,但是有一名学生却编了一个故事来记这个字,这名学生由此发现了一种同学们还没用过的编故事记字的办法。这难道不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吗

另外,在练习的层次上也应该让学生自主选择,在设计练习题时,根据教学目标分析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相关程度,设计出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层次去选择、去创造。例如要求学生回忆自己学过的带“门”字框的字,再编儿歌,能编几句就编几句,哪怕只编了一句老师都给予肯定,每个人都有机会去获得创造的乐趣。短短的几分钟,学生就编出了“日字进门惜时间”“口字进门问问题”“马字进门别乱闯”“耳字进门听新闻”等十几句儿歌,学生课终而意未尽,教师又把创造的空间延伸到课堂之外,鼓励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回读儿歌巧识字的方法去记生字,学生在这种练习中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创新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