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册《谁来了》读编,经过老师的启发引导,孩子们思路开阔、想象活跃:
如:大树病了,啄木鸟来了,这里敲敲那里敲敲,提出好几条虫子,大树笑了。
树叶落了,掉在地上,风儿来了,呼……把叶子全收走了。
禾苗渴了,低着头,农民伯伯来了,用他粗壮的手给禾苗带来了甘甜的水,哗……禾苗笑了。
字宝宝病了,橡皮来了,轻轻一擦,咳,字宝宝又健康了。
(孩子们密切关注自己的世界)
地板脏了……
小椅子坏了……
从孩子稚拙的发言中,智慧的火花,想象的飞扬,文采的生动已隐约可见。
四、大量语文实践活动的安排,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指导孩子在实践中学习
新教材顺应小学生的思维规律和认知特点,安排了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教材中大量的做一做《乌鸦喝水》让学生亲手做实验,做太阳钟画一画《想飞的乌龟》、二册《大熊猫》、画《自己的家园》,唱一唱《14单元劳动,小小的我、春天在哪里、唱劳动最光荣》,猜一猜《太阳》猜银河,演一演《表演想飞的乌龟》,听一听,如听《卖火柴的小女孩》,编一编《续编短文》,剪一剪《冬天》剪雪花,找一找《搜集卡片》,剪没用的报纸认字……这些活动的安排,紧扣语文的听、说、读、写的任务,体现了课标提出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口语交际能力”这些活动促进了孩子语文学习能力的形成。如:有一天,一个小朋友问我:“老师,我们学“动物”时,你让我们搜集关于动物的知识;学习“车的世界”时你让我们搜集车的资料;那我们快要学《11、星空》了,你是不是又要我们搜集关于星空的知识。——看,我已准备好了。”他兴奋举起一本关于“太空知识”书!——体现了课标中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实践了“对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鲜活、深刻、丰富的知识。”所以我们不由得感叹:授人以渔,强于授人以鱼。
五、金钥匙(学习习惯、方法策略)的安排,给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提供了一片共同的天地
新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金钥匙系列,从学习习惯、方法策略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如一册“我家有个好习惯,晚上爸爸、妈妈常为我念故事书,现在我认识一些字了自己也跟着读。”写字不能看一笔写一笔,要先把每笔看清楚,再完整地写出来。二册中“朗读诗歌时,我按自己的想象加上了一些动作,大家都夸我朗诵得好”。……这些不仅给孩子以学习的方法的指导,也给老师教学以方法的指导,给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提供了一片共同的天地。
六、日积月累(相关成语、对子、谚语典故)
这一系列丰富了孩子的阅读量,开扩了孩子的视野,如二册对联,看日历;一册九九歌;二册谚语;一册关于太阳月亮的笑话等,这一版块告诉孩子:语文是无处不在的,生活中处处充满语文。
总之,新教材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更加注重兴趣和方法的渗透,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更加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愿我们共同探索,开拓进取。
教材的不足:
总的看来,一册给我们的感觉是教旧教材易;二册教旧教材难;一册、二册之间的跨度较大,(一册不谈)二册课文长、阅读量大、认字量大,部分学生学起来有困难。
①选编课文不是很适应一年级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如主体课文《春天的手》(深)、《插秧》(局限性强,北方的孩子没有经验,对教材没有发散兴趣。)、《老树的故事》(深)学生思路不开阔、《一粒种子》(阅读有困难)、《珍贵的纪念》(难)、《拔苗助长》(难理解寓意)、《丁丁和牵牛花》(生硬不美),自读课文《野鸭回家》(太难)。《雨铃铛》(雨声难以捕捉。可以再换一篇写雨的文章。)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给他以一些抽象的、深奥的、是难以接受的,所以我认为不管这篇文章提供的是多么规范、优美的语言,首先应是儿童化的,才可取。
②设计的练习题难度大。
p3如仿照例子说一说:倒装句练习,这个——,我觉得;
p5再编元宵谜语(已经穷尽);
p17本文到申义面什么声音
p24外面什么样儿?——(孩子无从谈起)。
p38找近义词。
③有的问题设计不科学。
P9《水乡歌》:我国什么地方水乡多?换成:你的家乡什么多?就活了;
P11画画你家周围的样子,并向同学介绍,学生思路局限住了,换成画一画你的家乡;
P5读编汤圆的谜语,给学生一个思路,换再编谜语,扩大范围。
P2《看花灯》课后思考题:你还见过什么花灯?换成:你想设计什么花灯,给孩子以创新发展的空间。
④语文主体课文脱离拼音太早。因为孩子的记忆品质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可能不通过拼音、听读识字效果好,也有的就要靠拼音这个拐棍不断地巩固才能认识。所以现在的班里有两级分化的现象。
以上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的几点,请批评请正。谢谢!
更多文章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