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课堂实录)

2013-03-15

生:我们平时稍被火烧或热水烫一下,就叫起来,甚至疼得直哭,而邱少云不但没动,连哼一声也没有,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啊!

〔学生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设身处地地体会英雄的处境。很好。〕

生:他确实是一个严守战斗纪律,不怕牺牲的英雄。

师:大家讲得非常好!烈火烧身的剧痛,常人所不能忍受,而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却忍受了,他的确是一个严守纪律,不怕牺牲的人!

师:看来大家已经明白课文主要表现邱少云严守纪律、不惜牺牲的高尚品质,为了表现邱少云的这种伟大精神和品质,作者还写了自己复杂的内心活动,请看,“我”最担心的是什么?

生: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会突然叫起来。

师:作者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他“跳起来了”吗?

生:没有,“他没挪动一寸地方”。

师:他“叫起来了”吗?

生:没有,他“没发出一声呻吟”。

师:“我”的担心也是必然的,因为邱少云太年轻了,又没有经过长期的锻炼,万一出了意外,“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会全部落空。”然而,邱少云的表现为“我”的担心作了坚定的回答: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直到生命最后一息,像千斤巨石一般,没有挪动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呻吟!

充分地表现了邱少云严守纪律,不惜牺牲的伟大精神。

〔这段总结性谈话,可以使学生对英雄有个全面、完整、深刻的认识。〕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翁德伟整理)

论文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深入理解中心思想,是教学一篇课文的重要目标。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心,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教改实践中,我根据课文特点,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利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心理状态最佳时刻,瞄准目标,直奔中心,进行阅读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我的做法是:

一、从课题入手,捕捉中心

不少文章的题目或题目中的某个词,就是文章的中心,即所谓题眼。教学这类课文要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捕捉文章的中心。如《别了,我爱的中国》,从题目上看,“爱”是题眼,文章紧紧围绕“爱”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一片深情。文章中“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反复出现三次,把课题中的“爱”字具体化了,使所表达的爱国之情层层递进,步步升华。再如《一张珍贵的照片》,题目的关键词是“珍贵”。这张照片是谁的?

为什么说这张照片是珍贵的?课文哪些地方表现出这张照片是珍贵的?教学时,紧紧围绕“珍贵”一词来引导学生认识周总理在国家暂时困难时期,关心群众、热爱群众的高尚品质。

二、抓住重点句子,直奔课文中心

有些课文,是用一句话来点明中心思想,这就是常说的文章的中心句。文章的中心句当然是重点句。教学这类课文,可让学生在初读时直接找出中心句。如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在学生找出“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中心句后,我提出:“为什么说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问题来,同学们通过反复阅读,从课文中找到詹天佑“杰出”的表现和“爱国”的行为。再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让学生初读课文,找出中心句“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学生就会以中心句为纲,阅读理解课文。“桂林山水甲天下”中《桂林山水》一文的中心句,它究竟“甲”在什么地方,学生也会在阅读中理解的。

三、阅读重点段,挖掘中心思想

有些课文,没有直接点明中心的词语和句子,中心思想隐含在课文里,采用怎样的教法呢?可让学生初读课文,领会中心。在初步领会中心的基础上,可打破原来循着文章的顺序逐段阅读的老框框,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直接让学生仔细阅读,最能突出中心的段落,然后认真阅读,深究重点段中的词语和句子,从字里行间里,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中心。如我教《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是表现五壮士“爱人民,恨敌人,英勇顽强”的崇高精神。接着,引导学生找课文中最表现五壮士“爱人民,恨敌人,英勇顽强”的段落。这样,学生便可直接找出“诱敌上山”“痛击敌人”和“跳崖牺牲”三个重点段落来。在学习“诱敌上山”一段时,我是这样处理的:提出阅读要求,这段课文中哪些地方最能表现五壮士热爱人民,恨敌人,英勇顽强的精神?为什么?这样,学生可带着这个问题边读边画,边思考。阅读后,找出最能表现五壮士这种崇高品质的地方有: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松就大吼一声”,战士宋学义“掷一颗手榴弹就把胳膊抡一圈儿”,小战士胡德林和胡福才“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