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刻舟求剑》《郑人买履》教案

2012-11-19

四、总结学法

我们学习了一篇文言文,我们一起来总结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1.学生质疑,教师点拨。

2.联系实际,提示寓意。

五、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运用学到的方法预习《刻舟求剑》,并把《郑人买履》这个故事讲给朋友听,让他们从中吸取教训,

2.写一写学习《郑人买履》后的感受。

3.排练课本剧《郑人买履》。

第二课时:学习《刻舟求剑》

一、谈话导入,明确学习方法

说说通过上节课学习《郑人买履》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寓意和学习方法两个方面来谈。)

二、自读自悟,读懂、读通全文

1.自己边读句子边看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整体了解寓言大意,试着说一说。

2.同桌合作练习说句意,提出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词句。

3.教师重点检查难句。

引导学生理解:遽契其舟;舟已行矣,而剑不行;不亦惑乎

4.把句子意思连起来,练习讲寓言故事。

评议:讲得是否语句通顺连贯,情节是否生动,故事有没有讲清楚。

5.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明确寓意,谈受到的启发

小组讨论:

1.涉江的人可笑在哪里?帮那个人总结一下教训。

2.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四、熟读、背诵课文

1.练习熟读,分角色朗读,体会寓言的意境。

2.同桌互相提问讲清句子的意思。

五、学习小结

1.内容小结。

文章通过“刻舟求剑”的故事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讽刺了那些办事愚蠢、不知道事物会变化的人。

2.归纳学习方法,提出以后学习的希望。

3.拓展延伸:生活中有“刻舟求剑”这样的人吗?你想怎样提醒他呢?

作业安排

1.搜集短小的寓言故事,读一读,体会寓意。

2.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自读《两小儿辩日》,说说读懂了什么。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寓言的相关资料

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性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文学作品,大都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含有讽刺意义和教育意义。

寓言最基本的特征是主题有寄寓性。它总是寓深刻复杂的道理于浅显简单的故事之中。例如《守株待兔》的故事,它不仅仅在于说明用什么方法可以逮住野兔,而更在于通过这样一个故事,讲出一个普遍而又抽象的道理:如果把事物发展的偶然性当成必然性,一味期待着这种偶然性的再次出现,结果必定一无所得。有些讽刺性的寓言可能一眼看不出有什么寓意,但是经过思索就会感到其中有普遍而深刻的含义。

寓言的主人公常常是人,也有的是动植物。以动植物为主人公的寓言,都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动植物当成人来写。寓言一般都有故事性,但情节不太曲折、复杂。它常运用夸张和想象,但不荒诞。寓言也多运用比喻,目的是通过比喻性的故事来说明有普遍意义的道理。

寓言创作,我国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非常繁荣了,像《自相矛盾》、《螳臂挡车》、《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叶公好龙》等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后来唐朝柳宗元、明朝刘基等,也创作了许多有名的作品,如《黔之驴》、《卖柑者言》等。

在外国,《伊索寓言》在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希腊,就广泛流传了。现在我们读到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整理、记录而成的,共收集了三四百个寓言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反抗压迫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

2.PPT课件

自我问答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懂得了寓言故事所要告诉我们的寓意?

答: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懂得了寓言故事所要告诉我们的寓意。《郑人买履》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讽刺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刻舟求剑》则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更多文章进入:

威廉希尔app 小学频道      五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