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望洞庭》,理解诗意,感悟诗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望洞庭》。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望洞庭》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掌握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背诵《宿石邑山中》。
2、学生总结古诗学习方法。
初读古诗——了解诗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熟读成诵
二、学习《望洞庭》
1、学生根据古诗学习方法自学古诗。
2、小组交流体会。
3、集体交流,不够具体的地方互相进行补充。
作者,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白居易尊称他为“诗豪”。
全诗大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湖没有一点风,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铜镜,远远望去,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
三、感悟诗境。
1、出示三、四句古诗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2、思考:诗中是怎样描绘这幅画面的?
3、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
4、反馈:这两行诗句中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5、教师追问:诗中还把洞庭湖比作什么?
6、教师小结,齐读古诗。
三、课堂练习。
1、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高低起伏。
2、生采用多种形式诵读直至熟读成诵。
3、练习说话:结合插图,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
4、写字指导,强调“螺”的结构。
四、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
2、课后搜集整理描写山水景色的古诗进行阅读,开展古诗阅读交流会。
板书设计:
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3.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4.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这里指湖中的君山。
以上就是古诗《宿石邑山中》《望洞庭》教案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更多文章进入:
下一篇:五年级语文:《中秋节》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