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媒体显示学习要求(让一名学生朗读学习要求):
(1)自学感悟:默读古诗,借助书本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也可以选择诗中的一句理解),用笔写下自己的收获和疑问。
(2)合作交流:小组的同学一起交流交流 ,互相质疑,解疑。(提示:想想每句诗里的哪个字用的好,好在哪里?)
师:根据要求开始学习吧!1 x3 g' s! W6 Y/ u5 C! h# i" _
2、学生进行自主学习。Edu
3、小组里交流、讨论疑难问题。
4、展示学习成果。自然美图- Q1 F6 U' a9 X
5、学生质疑,教师通过点拨、提示、借助课件等方式引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教 (1)诗句里写道“碧水东流至此回”里面的“回”字我不太理解,难道是长江水流到这里又回去了吗?
师:你的理解真棒!这句诗中“回”字用得传神。两山夹江,可见江流回旋湍急而浩荡,那气势真是不可阻挡。现在大家明白“回”字在诗句中的意思了吗?* d/ _9 ^3 K9 v
(2)诗里说“两岸青山相对出”,东西梁山是高大的山峰,怎么能用动词“出”呢?“出”在这儿是什么意思?
师:请大家欣赏课件:诗人在茫茫长江之上,孤帆顺流而下,远处天门两山扑入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这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
师总结: 是啊,李白不愧被后人称为“诗仙”。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更让我们融入到诗的意境中。大家还有问题吗?
6、检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情况。
(1)师指图,学生快速地背出这句诗。
(2)学习后人对这首诗的评价。
重点分析乾隆皇帝对这首诗的高度评价:言尽意不意。
(3)比较分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望天门山》,体会作者的心情和意境。[
师:让我们来读两句李白另外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两句。出示两首诗句。
师:读完后,你似乎读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师:是啊,望着远去的孤零零的朋友的小船,很感伤;只留下自己孤独一个人站在空荡荡的黄鹤楼上,想到再没有老友一起作诗喝酒,很感伤。让我们带着这种情绪把这两句再读一遍)
师:同样是“孤帆”,让我们读读这首诗里的“孤帆”,是否也是一种感伤的情绪呢?
师:为什么在这里却没有呢?请大家看看主要是因为哪个“字”?
三、情感朗读,升华主题。
师: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有很多种读法。
1、指导学生三种古诗读法。
2、学生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大胆秀自己:
(1)、韵律读。(双手配合)
(2)、美 读。(有感情地读,注意停顿和重音)
(3)、吟 唱。(用自己熟悉的歌谱来唱)
3、反馈。
4、师小结: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还可以尝试不同的读法,让李白的诗继续名扬千古。
四、拓展升华,深化主题。
1、简介长江,感受长江的磅礴气势。
2、搜集歌颂长江的名句。
3、师小结:这些诗都描写了长江水波浪滚滚、气势磅礴的雄奇之美。我们不由地赞叹:祖国的山水多美呀!
五、课时小结,音乐渲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大诗人李白,学习了他的《望天门山》一诗,大家的表现老师非常棒,其实李白只是古诗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你们去欣赏,去搜集,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多积累自己喜欢的古诗,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风景名胜,同学们也可以仿照李白的写法赞赞它们,多学、多写,说不定你们也能成为大诗人哟|!同学们,你们就是明日之星,让我们为成为大诗人而一起努力吧!最后,让我们在一曲气势磅礴的《长江之歌》中结束我们的课堂吧!
六、课外拓展
1、欣赏、诵读、积累古诗名句。
2、提笔赞赞我们周围的风景名胜。
板书设计:
楚江 开 (吞吐山河)
望天门山 碧水 回 (急流回荡) 热爱、赞美
青山 出 (雄山对峙)
孤帆 来 (江水天来)
以上就是小学五年级语文:《望天门山》教案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更多文章进入:
下一篇:五年级语文:《题临安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