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五年级数学体积单位教学方案

2013-01-09

【编者按】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威廉希尔app 小学频道搜集整理了五年级数学体积单位教学方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体积单位教学方案

教学内容:上海市小学数学新教材五年级第二学期:P29-30。

设计说明:

《体积单位》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的含义以及体积守恒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设计中,我主要进行了以下思考:

首先,教材对体积单位的设计,是将常用的三个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分开进行教学的。我觉得这样设计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建立对三个常用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的表象认识,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将教材内容进行了处理和整合。通过提供充分的直观素材,利用观察、触摸、举例等各种活动,将三个体积单位结合起来,对比教学。让学生积累感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的空间概念,使学生在脑海里能够真正形成表象,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然后再回到教材中,重点学习立方厘米,深化对体积单位的认识,进一步理解“物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其次,在新知教学中,我采用了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首先出示大小不同的积木块,通过比较体积的大小,逐步形成矛盾冲突,得出计量物体的体积,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从而引出了体积单位。然后分层对三个常用的体积单位进行教学。在学习立方厘米时,老师先出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学具,通过让学生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举个例子等学习活动,认识1立方厘米,建立1立方厘米的表象。然后让学生利用认识1立方厘米的方法在小组内自主活动,来认识1立方分米,最后认识1立方米。老师最后再对这三个体积单位进行对比总结,让学生思考这三个体积单位分别是用来计量怎样的物体的体积的,从而从整体上加以区别。

再者,练习设计中,我设计了一道看图填合适的单位的题目,目的是让学生对学过的三个常用的体积单位进行巩固,加深理解。另外,在处理课本第30页练习第4题时,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下面的数方块的方法:分层数,用第一行的块数乘行数,得出第一层的块数,再乘层数,从而得出整个图形的块数。这种方法实际上就是长乘宽乘高,为后面学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作一个铺垫。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的表象。

2、知道物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3、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类比、举例、操作等学习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4、通过数学训练,增强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体积为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学具以及体积为1立方米的正方体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的体积,那么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呢?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师:我们还知道,物体不仅有体积,而且不同的物体,体积的大小可能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体积的有关知识。

二、分层学习

1、感悟统一体积单位的必要性。

(1)出示大小差别较明显的教具,让学生比较体积的大小。

(学生可直接用眼睛分辨出体积的大小)

(2)出示大小差别不明显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学具,比较体积的大小。

师:我们还能用眼睛分辨出这两个物体的大小吗?该怎样比较呢?

(师引导学生得出:可以将两个物体分割成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再比较小正方体的个数,从而得出物体体积的大小。)

(3)出示两块积木,一块是由8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另一块是由9个小正方体拼成的,两块积木所含小正方体的大小不同。

师:你觉得这两块积木哪一块的体积大一点?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为什么现在不能确定两块积木的大小呢?

生:因为每块积木所含有的小正方体的块数不同,每块小正方体的大小也不同,不好比较。

师:也就是说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像计量长度有长度单位,计量面积有面积单位,计量体积就需要有体积单位。(板书:体积单位)

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分别有哪些?

师:想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几个吗?

分别是: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

师:我们知道长度单位用线段来表示,面积单位用正方形来表示,你们猜想一下,体积单位应该用什么图形来表示呢?

生:用正方体表示。

(1)认识1立方厘米

①出示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告诉学生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然后让学生摸一摸,再测量验证:它的棱长是多少?

②得出结论: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介绍字母表示法。

③引导学生比划感受1立方厘米的大小。

④举例:找找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

反馈:骰子、一节手指头等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

⑤回顾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摸一摸、量一量、举个例子等方法认识了1立方厘米,

我们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来认识1立方分米?

小组活动:认识1立方分米。

(2)认识1立方分米

①出示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分米,学生说说它的概念。

②引导学生比划感受1立方分米的大小。

③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分米?

学生举例。

(3)认识1立方米

①提问:想一想,怎样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生: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体积就是1立方米。

师:想象一下,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有多大呢?

②观察1立方米正方体的实物,派学生代表钻一钻,感受1立方米的大小。

总结: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三个不同的体积单位,同学们,这三个单位通常是用来计量怎样的物体的体积的?

三、基本练习

1、看图填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块巧克力的体积约是8( )

一台电脑显示器的体积约是35( )

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70( )

一本新华字典的体积约是0.5( )

三峡工程第二次截流中抛投的一块大石料的体积约是3( )

2、师:刚才我们认识并学习了这三个不同的体积单位,那么怎样用这些体积单位来计量物体的体积呢?

出示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用它搭出一个立体图形。这个图形含有两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2立方厘米,也可记作2cm3。

如果用3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搭立体图形,它的体积又是多少呢?

要是用4个、5个、……呢?体积又是多少,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物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板书)

3、完成课本30页练习3和4

四、拓展练习(机动)

(可让学生用正方体模型摆一摆)

五、课堂总结(略)

附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

立方厘米(cm3):棱长1c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cm3

立方分米(dm3):棱长1d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dm3

立 方 米 (m3):棱长1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m3

物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教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从小学生空间观念形成的心理特点方面入手,做了以下尝试。

一、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

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具有很强的直观依赖性,比较容易感知的是图形的外显性属性特征。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调动学生的感官,通过触摸、测量、类比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并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的体积观念。学生真正是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下认识体积单位,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积累经验,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另外,在教学中我还引导学生将三个体积单位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并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欲望,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迁移。

在认识三个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新知教学中,我采用了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老师先引导学生通过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举个例子等学习活动,认识并学习1立方厘米。然后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认识1立方厘米的方法在小组内自主活动,认识1立方分米,最后认识1立方米。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其参与尝试的兴趣。

三、分层中及时匹配练习,使所学知识得到有效地巩固。

学生学完常用的三个体积单位以后,我设计了一道看图填合适的单位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加深理解。然后进入下一个环节,重点认识1立方厘米,深化对体积单位的认识。在学生理解了“物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以后,又及时跟进了一组练习,再一次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这样层层递进,每个层次都匹配相应的练习的做法,有利于学生及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另外,在处理课本练习第4题时,老师引导学生得出分层数方块的方法,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体积计算作了一个铺垫,注重了知识的前呼后应。

当然,本节课还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如教师的语言,课堂节奏的调整,关注学生的情感等方面还做得不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会本着积极探索的精神,在教育教学这片热土上继续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以上就是五年级数学体积单位教学方案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更多文章进入:

威廉希尔app 小学频道      五年级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