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了感受,读出来的书味道就不一样了,就像品茶,一口一口慢慢品,越品越有 味道。对身外的东西引起振动,叫感之于外,受之于心。读书最重要的是感受,把 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要把感情读出来。谁愿意来读读
(生读,读得很好)
师:读得多好啊,声音响亮,普通话准备。
党中央的文件是用来指导革命的,这书是党中央从文件用纸里节省出来的,多么珍 贵啊!再来读一读
(生再读,强调“印文件”)
师:高声读也好,低声读出好,都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还有吗?其他地方再读读。
生:(读第12节)因为这教科书是指导员用生命换来的,所以珍贵。
师:对呀,这书浸透了指导员的鲜血,每当我看到这鲜血染红的书时,就会想起指导员 说的话,指导员说了什么?
(师范读,生读)
师:就这么读,读出你的理解,读出你的感悟。
为什么读得这么好,不仅是感受了,而且把心放在里面去读,你们的读已经到了 “理解”的层次了。
师:所以题目不能叫《一捆教科书》,而应该叫《珍贵的教科书》(板书:珍贵的)
注意“贵”字不加点。
(生再读课题)
师:除了那两段,还有吗?
(生读第11节)
师:可是在55年前,正在与国民党进行战争,炮火连天的岁月,条件困难吗?
生:困难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读第二节)
师:有哪些困难?有桌椅吗?
生: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
师:桌椅问题解决了。有黑板吗?怎么办?
生:没有黑板,就用锅烟灰刷一块。
师:还没有什么?怎么克服?
生:没有粉笔,就拿黄土块代替。
师:这些困难都能克服,最难克服的是什么?
生:最困难的是一直没有书,抄一课学一课。
师:但你没读出困难,读来读得困难一点。
(生读,读得不够好)
师:你们口渴过吗?那时候最想喝什么?那种希望就叫什么望?
生:渴望。
师:再读这句话
(生读出渴望之情)
师:这样边读边议也是为了使大家更深刻地感受、理解。
师:书来了吗?有消息了吗?从哪里开始到哪里?
一开始盼书,现在去领书。这里非常像电视剧的场面。我们能根据这段文字排电视 剧,你们想排吗?
让摄影的叔叔阿姨拍下来,在温岭电视台一播,演员就是你们,导演就是老师。
(生组合选择角色排练)
师:时间是--
生:1947年春天
师:谁先出来了?
生:指导员。
师:谁能演指导员,老师来看看(选一学生)
现在他就是你们的--
生:指导员
(演指导员的学生上台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有书啦!)
师:他兴高采烈吗?来,大家帮他排练
(另一学生说)
师:现在我就是指导员了,我说完这句话你们就怎么样?
生:欢呼
(师说台词)
生:耶
师:战争年代哪来的港台调“耶”,应该说--
(师生再演,学生欢呼时间较短)
师:时间这么短,不行。
(师生再演)
师:对,这就叫作“振奋人心”(板书)
师:什么叫“兴高采烈”,什么叫“振奋人心”,懂了吗?
对,就这样读,不用背解释,已经知道了,这叫欣赏
我请同学们接着演指导员
(生读第4节)
师:这时大家更应怎样?
生:欢呼
师:还有一个声音在叫,谁来?
(选好演员,生再合演)
师:可是书还在印刷所,谁去?
生:我去
生:我去
师:不够积极,不够踊跃,我看谁特别积极就谁去。谁去?
(学生争着要去) 师:(板书:争先恐后,生读词)
下一篇:感想 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