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了丰富教师的教学生涯,威廉希尔app 小学频道搜集整理了《桂林山水》教材解读,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桂林山水》教材解读
《桂林山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七板块的一篇文章,本板块以山水风情为主题,不仅在语言上清新隽永,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在谋篇构局上更称得上是仿写的好范本。本篇文章的作者陈淼更是独具慧眼,用精美的语言构成了一幅山明水秀、风光旖旎的画卷,堪称写景文章的典范。
文章开篇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市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于是让人很自然地产生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欲望。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一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
第二自然段先写漓江的水。在作者的妙笔之下,漓江的水与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现它独特的美:“静”(感觉)、“清”(视觉)、“绿”(比喻形象)。作者荡舟漓江后情感的流露,视觉的与众不同,写法上的温婉细腻,使每一位读者都置身于美景之中,陶醉于美景之中。而欣赏美景的同时,那一串串文字又仿佛是灵动的音符,为读者奏响漓江水优美的乐章。
如果说漓江的水是一首歌,那么桂林的山就是它的复唱,作者以同样的手法在第三自然段再写桂林的山,先以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来衬托桂林的山是那么别具一格。随之作者运用了贴切的比喻和恰当的描写来表达其“形态奇、色彩秀、山势险”的特点,巍巍峰峦,字字珠玑,给人以亲临其境之感。
青山围绕着绿水,绿水映衬着青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相依。“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把这连绵不断的画卷点缀得更美了,令作者陶醉,读者共鸣。结尾“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更是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遥相呼应,结构浑然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整篇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过渡自然、节奏明快、情景交融、感情强烈,淋漓尽致地袒露了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无限热爱与赞美之情。在文字音符的跳动中,秀美的山水风光尽显眼前,给读者以无穷无尽的美的享受。
一、走进文本,品味轻灵之美
文章的语言堪称秀美,开头第一自然段就有“荡舟漓江”,马上把我们的心情带入诗歌一般的意境。
第二自然段中“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越读越能品味到漓江水的与众不同,越读越能感受到漓江水的美。从文字中我们读出了“润泽的翡翠”,读出了“一道道涟漪”,读出了“一圈圈微波”……这文字本身就具有着无穷的魅力。
二、走进画面,享受想象之美
如此美丽的文字,越是走近,越是感受其独特的芬芳,越是仿佛身临其境,眼前一片美景。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只是读,并不能感觉到其中的意境。我们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闭上眼睛,把自己置身于漓江的水中,似乎会感到耳边的清风,感到水波的涟漪,感到满眼的秀美。
所以让学生们尽情想象,文字就会变成一幅幅图画。
三、走进作者,体会构思之美
课后题中提到了“连段成篇”的内容。“连段成篇”,就是把不同的段落联系起来,构成了一篇课文。但是这些段落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也就是反映一个主题。其实这就是一种习作的方法,也是从一段话向整篇文章的过度。
这样从段到篇的训练,目的是在让学生从学习中感受够段成篇,知道篇是怎样来的。段与段之间有灵魂在,围绕这个灵魂,也就是主题,完成一篇文章。
《桂林山水》正是这种连段成篇的方式,段落之间都在诉说着同样一个主题——“桂林山水美如画”。所以学生们完全可以仿照这样的方式来完成一篇写景的文章,甚至可以拓展到记事的文章中。
以上就是《桂林山水》教材解读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更多文章进入:
下一篇:《桂林山水》的课后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