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威廉希尔app 小学频道搜集整理了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量体重》教学案例,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量体重》教学案例
《量体重》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中的一课,主要学习进位、退位的小数加减法。教材提供了一幅小朋友测量体重的情境图,让学生提出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从而引出退位减法的问题,在解决退位减法的问题时,要用到“小数的性质”这一内容。这一内容原来的教材是安排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专门学习的,现在的教材是通过智慧老人的一句话来说明这一知识点。我们教研组集体备课时,教师们对本课教学顺序的安排产生了分歧,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观点认为:教材中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层次清楚,可以按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教学。一种观点认为:小数的性质是本课重点,同样也是本课的难点,这个难点问题突破了,应用小数的性质,学生学习整数减小数就水到渠成了。于是有了以下两个教学片断:
[案例片断A]
上课伊始,教师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寻找数学信息,提出问题,从而引出了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计算38-33.4。
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讨论38-33.4的笔算方法。
交流时,学生出现了如下的三种的竖式。
45
-33.4
45.0
—33.4
45
—33.4
教师让学生陈述列式的理由:
生1:列第一个竖式的理由是整数部分对齐。
生2:列第二个竖式理由是末位对齐。
生3:列第三个竖式的理由是小数点要对齐。
师:为什么要在45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并添上一个“0”?
生:自己预习时看书上就是这样写的。
在研究如何计算,列竖式1和竖式2的同学都遇到了困难。
师:我们看看书上智慧老爷爷是怎么说的?
指名学生读: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全班齐读。
指出竖式二的错误。学生计算。
[案例片断B]
师:老师在逛商场的时候,看到一只钢笔的标价是8元,(板书:8元) 在另一家商场里,看到同样型号的钢笔标价是8.00元,(板书:8.00元)你们认为哪家商场的钢笔比较便宜?
生:两个商场的钢笔价钱一样,相同。
师:大家的意思是说8元和8.00元是相等的。它们的后面都带有单位“元”,如果把“元”去掉,它们还相等吗?
生:相等。
师:也就是说8=8.00。(擦去单位“元”)下面请大家观察等号两边的两个数,它们有什么不同?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说说。
生:在8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两个“0”就变成8.00。
生;反过来,把8.00后面的“0”和小数点去掉,就是8。
师板书:
用小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学生回答后,师板书:0.3,0.30
师:0.3和0.30有什么关系呢?
生: 0.3等于0.30 (课件演示两图的涂色部分大小相同)
生:0.3的后面添上“0”就是0.30,0.30去掉后面的“0”就是0.3。
板书:
师:你们能把刚才的发现概括成一句话吗?
引导学生概括,指导学生看书上的结论。
练习:下面小数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
3.090 12.000 0.01002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0.7 0.51200 3
师:利用大家的发现,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出示书上的主题图。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解答。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
课后,我们教研组对这两节课进行了交流。
对A教学片断大家认为教师忠实于教材的编排,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符合《课标》理念要求。教师的基本功扎实,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但对小数的性质这个内容处理的稍嫌单薄,对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个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教师没有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机会。
对B教学片断大家认为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找准教学的起点,能大胆地突破教材的编排顺序,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学的难点突破很有办法,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灵活的处理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使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但也有教师认为,B教学片断给人一种穿新鞋走老路的感觉。
……
[案例点评]
很好的案例。一是由于它是真实的,提供给我们的是常态教学下的常态思考;二是由于它的普遍性,它反映的问题可能是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都遇到的:我们应该如何使用教材?
这两个教学片断,两种不同的教学思路,我们不能简单地做出孰优孰劣的判断。在不同的认识基础上,对于教材肯定存在不同的处理方式,每一种处理方式如果是经过了自己的思考而做出的选择,都有一定的道理。
具体到这个案例,从案例的叙述来看,我个人认为A教师和B教师都有自己的思考和选择。A教师让学生交流如何计算38-33.4,并解释自己的理由,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明确了小数点要对齐,并实际上引出了为什么小数点后面要添0的问题。可以看出,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任务驱动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B教师则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景和直观图形对小数的性质进行补充,让学生充分理解小数的性质,为后面学习小数的加减做好铺垫。
但正如教师们在交流中所体会的那样,这两个教学片断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处。A教师在引出了为什么后面要添0这个问题后,并没有很好把握这个时机,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仅仅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就过了。而B教师的教学过程很显然仍然没有摆脱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限性。实际上,从教材编排来看,因为前面学习的基础,小数后面添0大小不变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关键的是如何应用其来解决小数加减的问题。
这个案例引发了我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思考,我想我们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础应该是深度挖掘教材内容的删减变化背后隐含的编写意图和理念,在此基础上所做出的一种教学选择。
当“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呼声深入人心时,我们更应该多思考这句话背后蕴含的深刻含义。
以上就是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量体重》教学案例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更多文章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