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7-29
二、把培养学生的听觉思维放在首位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把培养学生的听觉思维放在首位,也是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之一。良好的听觉思维能力,包括对音乐要素以及曲式、题材等方面的把握与理解的能力。音乐基本要素的思维能力越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就会越深刻。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民乐合奏《紫竹调》优雅、委婉、流畅的音调特点。我结合教材分析,决定从音乐基本要素中的音色入手。
1、初听整首乐曲,感知乐曲的情绪,并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音乐要素为乐曲划分段落。
此处我采用了对比法来引导学生。这首乐曲和以往学过的乐曲有些不同,以往是根据乐曲的情绪、速度、旋律、力度等来为乐曲划分段落的,今天,我们来认真听听这首《紫竹调》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即使学生不能准确的说出演奏乐器,也能听辩出是根据演奏乐器的不同而划分的,也就是音色的不同。
2、欣赏第一次合奏部分,并说出有哪些乐器演奏?
在这个环节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进一步认识常见的几种民族乐器及其音色特点,因为已经是四年级学过的内容,此处不会过多讲解。
了解民族乐器的“四大件”:琵琶、二胡、笛子、扬琴。
结合《活动与创造》中的习题,完成下列填空:
二胡属于(拉)弦乐器,琵琶属于(弹拨)弦乐器,而扬琴属于(敲击)弦乐器。
此时我采用示范法,准备好乐器模型,一边哼唱乐曲旋律,一边演示“拉”、“弹拨”、“敲击”的动作,使得静态的文字就会化为一个动态的情境,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学生的感受也就愈发深刻,为下一个环节做了铺垫。
3、欣赏由不同乐器演奏的三个乐段,听辩主奏乐器,伴随乐曲的音调,模仿该乐器的演奏动作。我采用了律动法,引导全体学生尽情的感受乐曲委婉、流畅的音调特点。
以上环节,我分别运用了对比法、示范法、律动法,以层层深入、步步递进的方式来解决教学重点。
以上环节大约用时14分钟。
三、以多元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本课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教师为学生提供音乐素材并创造条件,使学生掌握音乐创作必备的基本语汇和方法后,以多元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音乐创作。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在在深入学习、感受乐曲音调特点的基础上,体验并表现乐曲描绘的意境。欣赏最后一次合奏部分,采用表现法,播放江南水乡的一组画面, 并提供乐器模型、扇子、丝带等道具,供学生模仿演奏动作,或表演江南水乡撑船、采菱、唱戏等等,表现人们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热爱生活的情景。
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自主选择擅长的方式来表现乐曲。教师分别加入到各小组,进行即时地、动态地评价,也可采用交流、讨论等方式进行师生、生生间的互评。意在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乐于创造、敢于创造、学会创造。
这一环节大约用时7分钟。
四、音乐学科教学与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机整合
在教材中挖掘内容,无痕渗透民族精神教育,激发学生更多的了解、学习优秀的地方戏曲,传承民族文化,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是我们音乐学科所应承担的一项不可推卸的责任。
1、欣赏了民乐合奏的《紫竹调》之后,拓展观看MTV版沪剧《罗汉钱》的选段《燕燕做媒》,感受沪剧的无穷魅力,同时用讲解法简单介绍沪剧。
沪剧是上海地区的代表剧种,流行于上海、苏南及浙江杭、嘉、湖地区。它源于民间,语言生动,音乐柔和,委婉动听。沪剧唱腔音乐来源于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和广采博取,逐渐形成了其丰富多彩的曲调以及独特的风格。
2、戏曲大舞台,演唱自己家乡的戏曲
由于我校学生来自祖国各地,所以我充分利用这个资源。教师首先采用示范法,唱上两句二人转《小拜年》,然后鼓励学生大胆的哼唱几句家乡戏,哪怕只是哼出了一句,也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如果学生不会唱,就播放相应的视频资料。
根据学情分析,我选择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地方戏曲:
安徽——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
浙江——越剧《梁祝》
东北——二人转《秦香莲》
以此引导学生去了解、学习家乡戏曲,充分体现了无痕渗透民族精神教育,使学生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逐渐喜欢优秀的民族文化。
这一环节大约用时10分钟。
敬请各位评委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以上是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准备的紫竹调五年级音乐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标签:五年级音乐说课稿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