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小学 > 说课稿 >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千米的认识》

编辑:sx_chenjp

2016-09-06

说课稿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而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小编整理了这篇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说教材分析

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之间一些简单的换算,这些都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它们不仅为本课教学作了知识的铺垫,同时为本课千米与米的化聚作了思路孕伏、迁移。认识千米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也是长度单位形成完整知识体系的需要。教材例3通过到某地还有多少千米的情境图,引出千米,同时告知 400米的跑道2圈半就是1000千米,得出1千米=1000米。例4是要学生量出100米,走10个100米来感受1千米的长度,做一做,让学生举例校门口到哪里是1千米,并且要求学生和老师一起体验一下1千米有多远。这个过程在课堂上操作不利于教学,我要求学生在课前做,但这个例题启迪我们教学千米时要注意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例5是利用刚才所学的1千米=1000米进行千米与米的有关化聚,化聚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可以从已学的单位间化聚得到正迁移。学习好这课是今后学习土地丈量、平方千米等知识的基础。

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千米与米间的简单换算。

2.通过估计生活熟悉路段距离,在观察、比较、猜测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估计较长距离时,培养学生养成利用生活经验,通过合理推理进行估计的习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并养成在不要求精确值时能自觉进行估计的习惯。

由于利用千米和米的进率进行化聚在今后学习中经常遇到,1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反复体验和想象、推理来建立观念,而新课程提倡建立单位观念。因此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它进行简单的化聚。教学难点是通过推算想象和体验建立1千米的观念。

二、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时,我拟采用以下二种教学方法为主。

1.引导发现法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本课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而且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实践,发现并感受1千米的长度,通过利用生活经验来推算1千米的长度。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一些距离长度是多少千米,来帮助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2.尝试教学法

从哲学角度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要求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尝试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进行尝试练习,把学生推到主动的地位;尝试练习中遇到困难,学生便会主动地自学课本或寻求教师的帮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本课例5是千米与米的互化,完全可以从其它单位的化聚迁移应用,因此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解决问题,交流尝试结果就能达到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符合现代教学论思想的要求,改变了传统的注入式教法,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统一起来,引起了教学过程中一系列的变化,

三、说学法

以这二种教学方法为主要方法的课堂,对学生以下方面能力的培养更为突出。

1.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本课在教学千米和米的化聚时采用尝试教学,把例题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运用了心理学中的迁移规律,重视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和生活经验在新知识学习中的作用,使先前单位间的化聚方法迁移应用到新知识中,使学生形成能容纳新知识的更高一级的新知识结构。

2.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教材通过到某地还有多少千米的情境,引出千米,小精灵提出“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你知道1千米有多少长吗?”这个问题,学生利用生活中接触过千米的经验,交流各自生活经验和大家熟悉的距离建立千米观念,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问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知识的价值和魅力,在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线索,基于问题情境发现探索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更好地体现对教材的理解,实践教法和学法的精神,我是这样设计本课教学过程的。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怎么样的?

(通过复习唤醒学生的知识储备,为新课学习作好准备)。

2.出示书上的情境图

提问:观察主题图,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根据学生回答,揭示课题:千米的认识。

( 以旧引新,过渡自然,便于学生接受新知、探索新知。顺利进入新课展开环节)

二、新课展开

第一层次,教学1千米=1000米。

①提问:谁知道1千米有多长呢?是多少米?

预计学生有生活说出1千米=1000米。若学生不能说出,教师就指出1千米=1000米。

②读一读1千米=1000米,说说你怎么读?

师指出注意在哪里停顿?引导学生正确读。

第二层次,建立1千米的观念。

1.1千米到底有多少长?

①跑道一圈是400米,1千米相当于跑道的几圈呢?

②出示图片,我们学校的跑道直道100米,(   )个这样的长度是1千米?

③走了100米 ,大约走了200步,大约要走(   )步是1千米?

④走完100米 ,大约1分30秒的时间,大约用了(   )时间能走1千米?

师:用自己的话说说1千米的长度?引导来感觉千米相当比米要大得多。

(通过跑道长、学生跑的时间,步数等常见的距离来帮助学生感知1千米的距离,有利于建立1千米的观念)

2.利用经验帮助建立观念。

研究问题

①说说从校门口到哪里是1千米?

②利用大家都熟悉的距离来说说从哪到哪是1千米或几千米?

(千米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1千米长距离的观看时容易不清楚。学生很难象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那样直观体验。需要通过熟悉的距离来推算1千米长,有利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

3.研究何时用“千米”作单位

提出问题:说说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用千米作单位?(公路边的里程碑、指路标志、限速标志、摩托车的速度表等)

在学生举例后,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思考怎么样的情况下用“千米”作单位?(要求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同时指出用字母KM表示千米。

接下去出示填空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北京到杭州距离约是1350(    )。

摩托车每小时约行50(    )。

乐清市白象镇到柳市镇的距离约是8000(   )。

(这题提示学生要考虑前面的数据,结合生活经验,综合各方面情况,选择合适的单位。提高对概念本质的理解)

(在1千米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学生熟悉的距离,通过看一看、算一算让学生想象、感悟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从而突破难点,并培养了学生估测距离的能力。)

第三层次,教学千米和米的换算。

①出示例7:3千米=(  )米  5000米=(  )千米

这题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然后交流思考过程。

③应用练习:把“温州到上海的路程是590000米,温州到北京的路程是2042000米,温州到哈尔滨的路程是3380000米”中的距离改为用千米作单位,说一说。

(给学生尝试的机会,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利用知识迁移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是形成技能不可或缺的环节,这节课的练习,我就直接应用练习三中的题目。

(用这二题是为学生拓展知识面,为今后应用中提供参照,有助于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这样的练习兼顾形象性和抽象性,层次分明有一定梯度,并且针对性,围绕本课所学的新知识展示巩固,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事半功倍)

四、总结拓展

①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②你知道在我们生活中千米还有一个名称叫什么?(如果课中学生有讲到,我就改为陈述句来表达,千米还有一个名称叫公里)你想知道,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长度单位与千米一样,表示的距离较离呢?请你回去查一查,写数学日记来介绍它。

(这样的总结不仅回顾了本课学习的知识,及时回忆、防止遗忘。而且,还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布置探索性的作业,做到新课虽结束,学习不停止,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不仅学好课内知识,还丰富课外知识,一举两得。)

这篇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喜欢!

相关链接:

三年级上册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说课稿(人教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说课稿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