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方案

2013-01-08

【编者按】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威廉希尔app 小学频道搜集整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方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方案

一、教材说明:

1、教材简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是《现代小学数学》第五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能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并且已经掌握了有关边和角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学习为学生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及相关几何知识做准备。本节教材的编排以学生动手实践,自主形成认知为主要意图。我认为教材的编排体现了“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不能只满足于直观的感性认识,而应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从形象思维有效的过渡到抽象思维,以形成对空间观念及相关知识的构建。

2、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在学生间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学习、探究中渗透真知缘于实践,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关系。(2)知识目标: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认知的能力;引导学生初步形成自主参与探究,构建新知的能力。

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及其分析、归纳过程。

二、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教师创设实验情景,并利用自制的实验报告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进行探究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利用分组实验的形式,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通过实验操作、分析、交流等方法,主动获取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帮助他们初步掌握自主参与探究,构建新知的学习方法。

学具准备:实验报告(自制),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各一张(大小任意),三角板。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这个环节主要是为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为学生知识的迁移类推做准备:

1、学生完成第73页的《讨论和实践活动》,对图形进行分类。

2、学生汇报分类结果。

学生汇报后教师顺势引出课题,同时指出本节课的实验目的。这样创设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新知和参与实验的强烈愿望。

(二)动手实验,探求新知:

“教学不仅是传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经历、体验,去进行知识的再创造。变头脑的学习为全身的学习。”(弗赖登塔尔)新课程标准中将数学学习描述为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交流的活动。基于此及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对教材新知学习部分进行了变革,设计了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从而增加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探讨、交流的机会。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共同探究来形成对新知的认识。具体设计如下:

1、引导学生完成对长方形的实验探究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1)及相关实验步骤(实验报告附后),通过对边及邻边相折,数边和角,量角等方法完成实验中探究长方形特征的部分。学生完成实验后首先在小组内交流实验完成情况,以形成共同认识。然后以2---3组为代表进行实验汇报。汇报时一人讲解实验过程及相关结论,一人协同演示各种实验现象(教师应引导学生重点演示边的特征)。在汇报交流形成共识后,学生在各自的实验报告中填写相关结论并由学生代表上黑板填写相关表格(表格附后)。然后就势将认知转化为应用,由学生指出教室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到此,对长方形特征的实验认知过程初步完成,学生掌握了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这样设计主要是我考虑到学生知识、经验等方面的特点,在开始进行实验探究时,很难准确的找到实验方法。因此,我为他们设计了实验步骤,引导学生去完成实验。实验过程中对各种实验方法的设计是因为我注意到长方形和正方形主要是用边和角的知识解决其形体的特征,而通过完成这些实验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知识的认识。在交流中,通过一人汇报说明,一人演示实验的协作过程,使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形成认知时,由学生上黑板填写表格,使他们初步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培养了他们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2、学生设计并完成对正方形的实验探究

有了前一阶段的实验经验,在对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我就没有为学生设计实验步骤,而是引导他们根据已有的经验,先自己拟订步骤,待小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后,再填写实验步骤,并据此完成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有需要,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汇报交流时先讲解确定实验步骤的依据,再采用与前一阶段相同的方法进行讲解与演示,教师则应引导学生着重演示说明得出“正方形四边相等”这一特征的实验过程。汇报时通过各组间实验过程与结论的相互比较,可以加深学生的认识。再根据交流形成的结论由学生完成实验报告的相关部分并板书填表。并以此及前一步骤得到的结论共同作为对实验目的(1)的回应。

以上设计是因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事实证明,学生很好地制订出了相关实验步骤并成功的完成了实验。先制订步骤再成功完成实验,学生渴望被认同的情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有了很大的成就感。经过以上环节,学生对自主参与学习,主动构建新知这一学习方法的认识也得到了深化。

3、分析、探究,形成认知

有了前两个实验部分形成的认知,在第三阶段中设计了长方形、正方形关系的探究内容,要求学生利用本节课已掌握的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先独立分析、探究完成;再小组内交流认识;而后由各组派代表进行交流探讨,其间学生通过相互间的质疑与解答,得到对长方形,正方形之间关系的共同认识,形成对实验目的(2)的回答,并由学生板书完成。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既使每个学生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又充分利用小组学习的优势,弥补了个人发展的不足之处。全班性的讨论交流,让学生都能有自我展示的舞台。在交流辩论中,学生担负着个人和小组的荣誉,使之有一种责任感;在面对其他同学的质疑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都能得到平时学习中不可能经受的锻炼,从而极大地发展了学生的个人能力,同时也更加激发了他们投入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这部分中设计了四个判断题,两个口答题。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先在小组内交流评判,然后进行集体评价。

(1)判断对错:

A、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长方形。( )

B、四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

C、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

D、正方形也可看作是长方形。( )

(2)口答题:

A、要知道长方形各条边的长度最少需要量几次?

B、要知道正方形各条边的长度最少需要量几次?

学生完成4道判断题,就能由浅入深的掌握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区分易混淆的知识点,深化了对新知的认识;两道口答题的完成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先小组评判,再集体评价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先有一个相对小的空间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偏差,也不会对他的学习积极性有大的影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同时也能充分发挥小组学习中互相帮助的作用。

(四)总结认识,形成新知: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以学生发布自己的学习成果为主,并在全班的交流中形成对新知的构建。

在这个环节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来完整的展示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成果,使学生都能有获得最终成功的体验,同时也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了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和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经过学习,使学生有了对通过类似科学实验的方法来获取新知的切身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意识,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以上就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方案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更多文章进入:

威廉希尔app 小学频道      三年级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