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自学。
让学生默读全文,思考:
1.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
2.判断:
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四件事。( )
课文围绕梅花写了五件事。(√)
3.小组讨论哪五件事?
(1)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2)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3)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的哭起来。
(4)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送给外孙女。
(5)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二)深入重点段,揭示中心思想。
1.让学生结合课题质疑。
这时老师可提问:对课文写的这五件事,结合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吗?”以此引发学生自学质疑。比如,学生会提出;梅花魂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外祖父那么喜欢梅花?他为什么不回到祖国来呢?这五件事情好像都在说一个意思,是什么呢?这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问题,通过谈话,引入下一步骤的学习。
2.从第一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从“一遍又一遍”这个词语可以看出,外祖父喜欢唐诗宋词。虽身在新加坡,心却惦记着祖国。
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诗句中可以明白,外祖父是借诗来抒发思念祖国的心情。
从“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可以知道外祖父思念自己的家乡,遏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3.从第二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1)小组轮流读一遍,讨论。
(2)发言。
从“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可以看出外祖父爱梅花。
从“顿时,训斥,有生以来”这些词语也可以体会出外祖父十分爱惜这幅墨梅花图。
从“轻轻、慢慢”这两个形容词也可以体会出,外祖父对这幅图画多么爱惜。梅花在他的心目中应是干净、洁白的。
(3)打出投影:仔细读这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含义来?
“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这里梅花仅仅指画上的墨梅吗?
这里的梅花是祖国的象征,不能受到一点玷污的,它是最干净的,最纯洁无比的。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外祖父对祖国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板书:热爱祖国)
4.自由读第三件事,你体会出什么?
体会出他因不能回到祖国的怀抱而呜呜痛哭,这份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感情叫人感动。
5.通过你的朗读,读出这份真挚来。
6.指名读这一部分,强调有感情地读。
7.抓住重点语句,加深理解。
投影出示重点句,指名朗读后,大家讨论:
(1)“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这句话中前后共出现4个。“愈”这个词,教师应抓住这个重点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比如:外祖父为什么要这么说?这里“愈”字体现了梅花的一种什么精神。换一种说法行不行。不要这句话,行不行?为什么?
通过讨论,学生应认识到“愈”字反复用,表示程度随着条件的发展而加深。条件、环境越恶劣,梅花却越精神。它具有不畏严寒,不向恶势力低头的高尚品德。换一种说话没有这句话这么有力量,也表达不出来外祖父深深的敬佩梅花的感情。不要这一句话更不行。因为无法与前文我弄脏这幅图,外祖父小心翼翼地擦拭相照应;因为无法充分表现外祖父敬佩梅花的这种精神。
(2)体会下一句。
“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通过感叹号表明外祖父高度的敬佩梅花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3)体会下两句的含义。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外祖父在歌颂祖国,歌颂伟大的中国孕育出的许多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中国人。虽然外祖父身在异国他乡,却不怕环境的艰苦,凭着一股梅花的顽强精神,在星岛的文坛上颇负盛名,为祖国争光。
(4)体会下一句的含义。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下一篇:梅花魂 参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