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小组汇报,如果有不懂的同学可以让其他成员代替回答。
句子一:我惊异地望着你尖尖的竹笋,坚毅顽强地顶开压在你头上僵石般的硬土。
师: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劲”(坚毅顽强)你感受到作者在描写时是什么样的心情。(惊异。引导学生:一个小小的竹笋是这般的坚强有力,让“我”觉得震撼。你能再读读这一句吗?)
句子二:啊,你未出土便已有节,直到凌云高处依然虚心。
师:(让学生说:我从什么词感受到竹子的劲,也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师:是啊,这样的品质让作者有种地发出了感叹。
句子三:你的纯洁,使人想起清晨的露水,和那雨后草原上的云影。你的青枝碧叶显示着大自然中最朴素的美,无数人的坦直、忠诚和坚贞的艾青,都保留在你的世代传说中。(师:你感受到什么?)
句子四:在那春之宫殿,同粉蝶追欢取乐的桃花,自下而上、攀附他物的紫罗兰,还有那以富贵夸耀人世的牡丹,早已沉没在尘俗的荒漠里。独有劲竹,如同不朽的松柏一般,站立在苍茫的山野间。(你感受到什么?)
师:作者拿什么来与劲竹对比?(桃花、紫罗兰、牡丹)怎么样对比的?(桃花追欢取乐,多少粉蝶围绕着它转,可见它有好多的追捧。紫罗兰攀附他物,可见它不是靠自己的实力。牡丹炫耀自己,沽名钓誉。)它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春之宫殿)当这些生活在春之宫殿温暖舒适环境中的桃花、紫罗兰、牡丹,一如过眼云烟,早已沉没在尘俗的荒漠里。而竹子呢?它怎么做?(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小黑板)
独有劲竹,如同不朽的松柏一般,站立在苍茫的山野间。上有千仞高峰,下临百丈深渊,经历着风云的变幻。在命运的风暴中,你轰响的翻卷碧波,击打这汹涌的云海。你全身闪耀这电光,你的吼声吞没了雷声。为了给人间以春天的绿色,寒霜冰雪李你更加郁郁葱葱。在盛夏的烈日下,你又给人们送出暑天的凉风。
师:同这些生活在春之宫殿温暖、舒适环境中的桃花、紫罗兰、牡丹相比,竹子是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引导学生画出词语)从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什么?(学生谈感受)
②引读提升。
师:是啊!如此坚毅顽强的竹子,仿佛就是一位巨人,让我们在这里高歌,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在命运的风暴中:(教师引读)
师:如此有节无私的竹子啊,你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永远记住,为了给人间以春天的绿色:(教师引读)
③体会对比的作用。
师:通过对比来描写竹子,让我们更深认识到竹子“劲”的品格,也让竹子更彰显魅力。这样的竹子你喜欢它吗?让我们再来读读二、三自然段,来感受它的美。(配乐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学习第四段
师:竹子深深地打动我们,那它对作者有产生影响吗?请同学们自由读第四段。思考:竹子对“我“有什么影响?
句子:每当我踏着野草掩没的山径,走进浓荫蔽日幽深的竹林,你摇曳着碧绿的枝叶,扫掉积习留在我灵魂中的尘埃。
师:尘埃指的是什么?(作者的一切不好的事情)是什么扫掉他的尘埃?(竹子的品格)
师:是啊,竹子的这种美好的品格已给作者带来了精神慰藉,所以每每画竹子的时候,都不由地希望竹子的情操和美德潜藏在我生命的深处。大家关注到了没有,最后一段话也只有一句话,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前后呼应)
师:我们再来浏览整篇文章,你知道用得最多的一个字是什么?(你)用“你“的称呼有什么好处?(亲切自然)整篇文章都是采用拟人的手法。作者表面是赞美竹子,实际上是赞美有高风亮节的人。我们的生活中,有像竹子这样的人吗?(学生举例)
师:修竹千竿,情牵历代诗人,丹管一枝,写尽人间春色。竹是一首无字的诗,竹是一曲奇妙的歌。竹子精神在华夏文明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五、回顾反思。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8.课堂练习
小组合作练笔:给《墨竹图》拟写题词
9.作业安排
通过对《墨竹图题诗》和《竹颂》的学习,谈谈对你的启示。
积累有关竹子的名句。
10.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教学用图,及相关资料
11. 自我问答
以读为本, 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空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的教学本色。另外,在引导学生观画时,真正起到提高学生对画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同学们在学习拓展阅读课文《竹颂》时,按照自读、齐读、质疑、探究、小节、背诵的要求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尤其是进入了质疑探究阶段。一位同学首当其冲,提出问题:“请问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赞美竹的什么?”话音刚落,便有好几只手高高举起。我说:“不急,知其然,还得知其所以然。你们还要找出答案的依据。”小手放下了,眉头皱起来了。短暂的沉默之后,一位女同学自信地举起了手。她回答道:“请同学们看第3自然段的最后。‘在盛夏的烈日下,你又给人们送出暑天的凉风。’我觉得这里赞美了竹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同学们频频点头。在她的带动下,又有几只小手举起来了。大家在探究中总结出来,这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赞美了竹的无私奉献、坚毅刚强、纯洁朴素以及坦直忠诚等品格。
紧接着,一个同学提出了一个让大家眉头打结的问题:“课文中有一句话‘清新的晨雾里叮咚的泉水声,和那鸟儿悠扬的叫声,我的心消融在无边的沉静中’。既然说是沉静,为什么又有泉水声和鸟鸣声呢?这是不是有点自相矛盾呢?”相比之下,这个问题有了难度和深度,挑战性更大了。在思索过程中,一位同学说:“我来试试解答这个问题吧。我认为,泉水声和鸟鸣声给人一种听觉上的美的享受,而无边的沉静则是一种心灵上的美的感受。两者不但不矛盾,而且非常的和谐。”同学们听了频频点头,眼里流露出钦佩的神情。这个聪明的小家伙真像个小哲学家,解释得特别有韵味,我也禁不住颔首微笑。接着他的话,我在黑板上书写了“幽静” 两个字。我问:“在山谷里,是不是只有一点声音都没有才叫做幽静呢?”大家马上否认,有的说:“山间的幽静应该有鸟声的点缀。”有人马上补充:“还有山泉的叮咚声,风声、雨声、虫鸣等都可以加强幽静的感觉。”
“对呀!”我进一步引导大家理解这个词的深意,“你们还记得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个名句吗?一个‘敲’字,让夜显得更加宁静,使意境变得更加幽美。所以,动与静有时并不矛盾,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课文中,以动衬静,更显出竹林的幽静给人带来的那种沉静美好的心境,让人更加的流连忘返啊。” 同学们认真听着,若有所思的表情中显现出了领悟和神往的的神态。
接下来的课堂,你问我答,你悟我思,同学们时面眉头紧蹙,时而互为补充,教室里一会儿沉静无声,一会儿辩论激烈,气氛非常的好。看着他们专注投入的神态,我不禁欣慰地笑了。有时候,放手就意味着放飞智慧,放飞想像,放手就意味着更好的把握啊。(罗锦亮)
更多文章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