⑵出示:
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障天。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
①自由朗读这段文字,边读边想象画面。
②同桌之间交流。
③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④出示插图,观察图画,并结合这段话中的具体词语,说一说想象到的情景。
A着火的时间短还是长?(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
B火光亮到什么程度?(一派通红)
C烟浓到什么程度?(浓烟封住了江面,分不出哪里是谁,那里是岸。)
D曹军的士兵此时是什么样的?(曹军士兵哭喊声一片,个个丢盔弃甲,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
E用一段通顺的话说一说。
——火光照得满天通红,浓烟封住了江面,分不出哪里是谁,那里是岸。曹军士兵哭喊声一片,个个丢盔弃甲,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
⑤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曹操见大势已去,是叫苦连声,此时,你想对曹操说什么?
4、集体朗读第五自然段,说一说:
⑴“火攻”计策的成功实施主要有哪些关键的步骤?
⑵从“火攻”计策的制定与实施,你对周瑜和黄盖有怎样的印象?
三、总结全文:
“赤壁之战”的结果验证了“火攻”计策制定的正确、实施安排的周密。而计策的制定又源于战前东吴周瑜、黄盖对敌我双方情况的正确分析,能够知已知彼、扬长避短,特别是把握了曹操的弱点(他仗着兵多将强,骄傲轻敌),利用了曹操的错误(他用铁索连船潜伏着的危机就是:一旦起火,就会火烧连营)。
在“赤壁之战”的火影刀光之中,我们认识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因骄而败的曹操,有勇有谋的黄盖,谋略深远的周瑜。
下一篇:六年级语文:《老人与海》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