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活动课设计
活动内容: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求法探讨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运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针对传统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知识运用的现象,以实现生活问题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最终目标。为此,我在教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有关知识后,设计了一节数学活动课“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求法”,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求法之后,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求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初步建立“转化”的数学思想。
2、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方式,设计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的欲望和求异创新思维。
3、通过实践,让学生在合作中建立协作精神,并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量筒、天平、茶杯、水、橡皮泥、乒乓球、土豆、白纸、奖状等。
活动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多媒体显示)“曹冲称象图”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图中的小男孩是谁?他在干什么吗?
2、关于这幅图还有一个故事:(曹冲称象的故事)配合故事情节,多媒体显示几幅相关画面。
3、听完故事,同学们一定认为曹冲很聪明,他的聪明主要表现在哪里?
4、引出“转化法”(曹冲在称象的过程中,巧妙的运用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法”,他把大象的体重转化为石块的重量,通过求石块的重量得出大象的体重。)板书:转化法。
5、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形状都不是规则的,不能利用常用的体积公式求出它们的体积,那么这些物体该如何求体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生活中“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求法。
设计意图:[以曹冲称象的故事为引子,引出“转化法”,把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为直观可操作的具体事例,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给予时空,实践体验。
1、分6人一组活动。
在我们每一小组的台上都有一块橡皮泥和一张表格,请同学们在组内开展分工合作,采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求出橡皮泥的体积。[
2、要求:①选出本小组的组长。②组长上台领取自己小组需要的测量器材。③小组内要先对自己小组的测量方法与结果进行检验。④每一小组选出一名组员填好表格,做好上台介绍的准备。
3、各小组展开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多媒体播放轻音乐)
设计意图:[以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展开活动,不但能使原本混乱的活动场面变得有序,而且通过人人都有分工,人人都能思考、探索、操作,使得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获得良好发展。]
三、搭建舞台,展示成功。
1、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互相协作,相信同学们一定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下面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来介绍你们小组的方法。(凡采用一种正确方法的小组,将获得一张印有“曹冲奖”的奖状。)
2、学生现场进行介绍。(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对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讨论并验证,并对正确方法加以奖励。)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对正确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出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都希望自己是知识的第一发现者,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而搭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四、学以致用,现场竞赛。
1、通过刚才的实验、交流、归纳,同学们一定又学到了许多新知识与新方法,下面我们将进行个人现场竞赛,对设计出正确方法的的同学加以奖励。
2、因为橡皮泥会沉入水中,所以能用量筒测量,面有些物体不能沉入水中,(如乒乓球)该如何测量它的体积呢?
3、一张白纸如何测量它的体积?
4、一块土豆如何测量出它的体积?
5、列举你身边的一个物体,请其他同学来求它的体积。
设计意图:[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会。只有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用一用,才能使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技能。]
五、拓宽范围,引入生活。
1、总结归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2、利用你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从生活中选择一个物体并测量出它的体积。
3、思考:对生活中一些较大物体,该如何求它们的体积?
设计意图:[课外的拓展与延伸无异于帮助学生在知识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明白数学中有生活,生活中也有数学,增强学生探究和运用数学的意识。]
以上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活动课设计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更多文章进入:
下一篇:六年级数学百分数的应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