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北师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缩教案

2012-11-05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在活动中学习了图形的放缩,知道了只有长和宽都按相同的比来画,画得才像。

五、布置作业

(说明:此环节为预留内容,课堂上如果有时间,就处理;如果没有时间,就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

【网络研讨与评论】

编写组特约指导教师教材常务编委、特级教师刘可钦的主要评论:

这节课通过图形的放缩体验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

第一环节:先让学生画,让孩子结合一个图片,给孩子方格纸,看谁画得快?画得像?留给孩子猜想的空间,同时留给下一步讨论的素材。孩子仅仅凭观察只能看到图形像与不像,很难感受它为什么不像?可以放心用教材上的问题,先用操作上直观地看到图形不像了,再从数据上感受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第一次讨论的时候,学生可以用生活中的语言去描述。 在第二次讨论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注意到原来图形长与宽的比及放大后图形长与宽的比。

第二环节要设计长与宽的比。

关于创造性使用教材,首先要结合孩子实际过程。创造本身要服从有效的教学,即教学当中哪些是老师在平时的备课、上课时投入比较少,而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又比较大,这样的地方可以考虑创造性。新世纪的教材,一直提倡“返璞归真”的过程。其实孩子在教学过程当中的错误也是我们的教学资源。学生面对同样问题,会有哪些不同的想法?老师又如何引导学生去形成一个比较一致的想法。我认为这也是以后的课堂教学要重点注意的地方。

天津李志辉老师的主要评论:

我认为在备课中抓住教材的核心,才能够做到跳出教材。教材呈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代数上研究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思想蕴含在画图当中。

长和宽在变化,但长和宽的比不变,存在正比例的关系。

长和宽的比不一定,不存在正比例的关系。这就是几何中的相似问题。

我认为这节课的核心数学思想是函数思想。教师可以把握高度看教材,才能把握教材里的东西。这节课把正比例和反比例在几何中通过图形表示出来;更体现在比例尺引入的必要性。这节课以活动为主,不要怕学生出错,只有错了才有比较

西安—潘婷对第一稿的主要评论:

第一个贺卡图,学生在六年级上学期在学习“比的认识”时,情景为淘气照片的放缩,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课本上有一个画一画的设计,方格纸上有个小笑脸,要求学生放大,学生自己画,兴趣可能会更高。可以先出示笑脸,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将笑脸放大,然后进行交流,看谁画的像。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感受!这节课也为后面的内容“比例尺”做好准备。

网友胡斌老师对第一稿的主要评论:

第二环节中“深入探究图形的放缩”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在“看”过之后去“想”为什么会这样,这样的探究够深入吗?并且本环节【设计意图】中提到“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领悟图形放缩的规律和奥秘。”这个“操作活动”只是学生在观看老师的操作而已,这样的探究够深入吗?

第三个环节“画一画”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画图过程,这里的“大胆放手”实际是在前面两次观看感知加一次思考的基础上的放手。我觉得这样还不够大胆,六年级学生已有很强的探索能力,我们完全可以不用先给学生以指导性的让其初步感受图形的放缩的前提下真正大胆的放手让其去探索。比如在字号引入之后,让学生找找生活中对类似这样对放缩的运用,根据实例给学生抛出个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出和原图大小不同的图形,并思考怎样才能保证图形在变化后不改变形状。

屈园园老师的思考:

胡老师眼光很犀利,一下子就看出了问题的所在,试讲中一直感觉本节课似乎深度不够,可是如何挖掘是个难题,关于“画一画”胡老师的建议很好,我会进行尝试,能否能再提供一下关于第二个环节的深入思考??

网友郭艳老师对第一稿的主要评论::

认真学习屈老师的这篇教学设计和大家的讨论后,也谈一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我认为第一个环节“字号的放大”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体会图形的放缩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在这个环节结束后,学生心中可能只是知道字号放大了,但是还不能很好的体会“形状不变”。而第二个环节才是深入地探究规律。所以,我认为两个环节是紧密联系、层层递进的。

2、和胡斌老师的建议一样:第二个环节可以更放手一些,让学生在动手画图中体会“放缩规律”。即:在字号引入之后,让学生找找图形放缩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图形的放缩有什么特点?(不变形)在此基础上,呈现一个简单的图形,让学生尝试画出和原图大小不同的图形,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怎样才能保证图形在变化后不改变形状。这样,更富有挑战性,也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网友吕百晟lbs310对第一稿的主要评论::

我上过这节课,第二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原图的长与宽的比,和缩小后图形的长与宽的比相等,或原图的长与缩小后的长的比,和原图的宽与缩小后的宽的比相等,我感觉这里再细一点,如何板书,进行对比,看他们之间的联系。第五个环节,神奇的小猫难度有点大,这个环节能不能删掉,时间上可能很紧张,再二、三环节多用点时间!个人意见。

屈园园老师的思考:

感谢吕老师的关注和建议,我们正在尝试往学生探究上思考和设计,关于最后一个环节,我们会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整的。

网友尚待解答的困惑:

飞虹:是不是该引导学生从对图、面的关注转向对线甚至到点的观察?

以上就是北师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缩教案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更多文章进入:

威廉希尔app 小学频道      六年级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