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说课

2012-11-05

【编者按】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威廉希尔app 小学频道搜集整理了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说课,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说课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在“百分数的应用(一)”中,通过具体情境,学生学习了“增加百分之几”的意义,本节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利用“增加百分之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

由于学生已经充分学习了分数应用题和简单的百分数应用题,根据我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已能够较准确的掌握数量关系。而且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从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上讲是一致的,所以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解决此类问题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可行性。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进一步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队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或“比一个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这个问题的具体含义,弄清数量关系。

二.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施之教,贵在得法”。教学方法运用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标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境、引导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同时,我试图引导学生通过以下的学习方法掌握新知:

1、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抽象概括法,让学生通过抽象,概括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3、互助学习法,在互助合作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及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课堂教学要求,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一、激发兴趣,唤起参与;

二、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三、充分练习,巩固新知。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三.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唤起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重要的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在上课伊始就要抓住学生的心。而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兴趣是最活跃、最现实的心理成分,是一种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因此,唤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所以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抓住近期举国上下同时也是孩子们都在高度关注的抗震救灾话题为切入口,配合图片展示来展开我的谈话:同学们,最近我国发生的举国上下都为之哀伤的事,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是啊,在地震中许多鲜活的生命在瞬间消失,许多老人和孩子从此无依无靠,许多人家园被毁无家可归,多少美好的愿望被彻底粉碎。但,我们不怕,因为在灾难面前我们无比的团结!温总理说“多难兴邦”,相信我们一定会更坚强!我相信,我的这段话一定能抓住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调动起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的传授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学习就失去了味道。同时,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我把本节课的教材设置做了适当改动,使本节课的情境设置均以抗震救灾为主线,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当学生情感充分调动起来后,顺势进入第二个环节。[

(二)、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这时,我出示一组情境图片,告诉孩子们,现在灾区的人们都要住在帐篷里。在一个帐篷加工厂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日夜加班。工人们说: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批制作4000顶帐篷的任务,现在正在赶制第二批制作4800顶帐篷的任务。这时,我把问题抛向学生:你能不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求百分数的问题?

在这里我之所以没有直接出示问题,就是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新课标也指出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于是,本环节我放手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就是想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素养。

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通常能提出三类问题:第一类:第一批任务是第二批任务的百分之几?第二批任务是第一批任务的百分之几?第二类:第一批任务是总任务的百分之几?第二批任务是总任务的百分之几?第三类:第二批任务比第一批任务多百分之几?第一批任务比第二批任务少百分之几?

如果学生提问不全,则老师可参与提问。前两类问题可让学生直接列式,这样既复习了旧知,也为下面难点的攻克做好了铺垫。然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重点解决第三类问题,同时引出课题: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关于 “第二批任务比第一批任务多百分之几”这个问题,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下面的环节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去解决。这样给了学生很大的探索空间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解决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巡视,遇到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予以帮助,同时也鼓励学生做完后可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与同桌分享,如果不会也可向别人请教。这样培养了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在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解决此问题有两种方法。在全班交流的环节,这两种方法都要让学生充分发言,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站在“导”的位置上,放手让学生说,最后总结出,解决这个问题,重点要理解问题的实质含义:究竟是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本环节的设计既拓宽了解题思路,又锻炼了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抽象概括能力。

在充分练习过“谁比谁多百分之几”后,再来解决“谁比谁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学生的知识迁移起来就要轻松多了。此时我再来推出第二个问题“第一批任务比第二批任务少百分之几”,请学生说说怎样理解这个问题,是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然后再解答。这样在反复叙述和练习中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接着,我对例题又进行了如下改编:

1、帐篷厂为灾区赶制帐篷,先完成第一批制作4000顶帐篷的任务后,第二批任务比第一批多了800顶。第二批任务比第一批多百分之几?

2、帐篷厂为灾区赶制帐篷,先完成第一批制作4000顶帐篷的任务后,第二批任务比第一批多了800顶。第一批任务比第二批少百分之几?

在这里,我采取了一题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比较、区别中熟练的掌握解题方法,即无论条件怎样变化,都要先弄清数量关系,找准单位“1”。学生的分析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和思维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在让学生充分感知过各种题型后,课堂教学进入第三个环节。

(三)、充分练习,巩固新知

“数学源自生活而应用于生活”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下面,我继续沿着抗震救灾这一主线设置情境,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在练习的设计上,我兼顾了习题的层次性和开放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练习,以求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形成技能。

第一组: 1、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校学生积极参加为灾区捐款活动。其中五年级捐款870元,六年级捐款900元。

(1) 五年级捐款数比六年级少百分之几?

(2) 六年级捐款数比五年级多百分之几?

比较这两个答案,相同吗?为什么条件相同,问题改变后得数不同?

2、判断:男生比女生多20%,女生比男生少20%。

第二组:

石家庄药厂某车间工人为了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加紧制造灾区急需的药品,原来每天生产200箱,现在每天生产350箱,生产效率提高了百分之几? 原来7天完成的任务现在4天就能完成,时间缩短了百分之几?

第三组:

请你为你的同桌出一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第一组是基本练习,以学生为灾区捐款为情境来设计,同时通过两个答案的对比,让学生对单位“1” 不同导致结果的不同印象深刻。第二组习题的情境设计为灾区人民急需的药品,在问题的设计上难度加大了,需要学生仔细思考,真正理解问题的含义后才能做对,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三组请学生互相出题的目的是要检验学生对本课例题的理解程度,不仅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通过判断别人出题是否正确的同时锻炼了辨析的能力。

总之,作为数学教师,本节课我力求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探究中提高,在合作中发展,体现数学活动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同时作为教育者的我更加注重在数学课中自然地融入思想教育,尽可能的使数学课堂凸现人文精神,使每一个孩子能力得以提高,情感得以升华!

以上就是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说课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更多文章进入:

威廉希尔app 小学频道      六年级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