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2-07-30
感情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活动,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音乐美学史上一直存在着自律论与情感论的争论,现在大多数人都接受音乐表现情感这一学说。早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就流行着一种称之为“激情说”的音乐观,在这种音乐观的指引下,出现了一种将旋律进行的各种不同走向和特征同各种不同的情感状态相对应的 理论,制作出一种类似一览表性质的东西,标示出何种旋律类型同何种情感状态相对应。[1]其后在心理学上关于情感和情绪的研究中又有了“表情动作”这一学说。心理学上把与情绪状况相联系的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变化称为表情动作。它具体地分为三种,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英国美学家德里克.库克是这一学说的支持者。他认为音乐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语言,而且同任何好的语言一样,这种语言中所用的词汇的意义是可以规定的。库克在通过对各种音程和音型的引用进行了长期的分析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下面是其中的几种:
小二度:……无力的痛苦,接结尾
小三度:……淡泊的接受,悲剧。
大三度:……愉快
增四度:……穷凶极恶
大七度:…..强烈的期待、向往,接结尾。
上行的1——(2)——3——(4)——5 (大调):……一种奔放、积极、自信的高兴情绪。
上行的1——(2)——3——(4)——5(小调):……一种外向的痛苦感觉——一种悲伤的坚持,一种抱怨,一种对不幸的抗议。
下行的5——(4)——3——(2)——1(小调):……一种内向的痛苦情绪,接结尾:接受或陷入悲痛:沮丧、压抑:消极地忍受痛苦:面对死亡的心理.[2]
尽管库克的翻译工作太过机械性,但人们聆听音乐时,却又似乎又类似的体验。为什么人们认为音乐可以表达人类情感呢?20世纪文艺学领域符号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美国学者苏珊?郎格继承了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上,提出了“艺术是情感符号的创作”的观点。她认为音乐运动之所以能够表现情感活动,是由于二者之间存在着“运动”这个共同因素,艺术形式与我们的感觉理解和情感生活所具有的动态形式是同构的形式,简而言之,就是“异质同构”理论。在《情感与形式》中,朗格论述了音乐与它所表现的感情之间的关系,她说:“我们叫做‘音乐’的音调结构,与人类的情感形式-——增强与减弱,流动与休止,冲突与解决,以及加速、抑制、极度兴奋、平缓和微妙的激发、梦的消失等等形式——在逻辑上有着惊人的一致。这种一致恐怕不是单纯的喜悦与悲哀,而是与二者或其中的一者在深刻程度上、在生命感受到的一切事物的强度,简洁和永恒流动中的一致。这是一种感受的样式或是逻辑形式。音乐的样式正式同纯粹的、精确的声音和寂静组成的相同形式。音乐是情感生活的音调摹写。”[3]例如同音反复,如果与动力性较强的,多变的节奏以及稍快的速度结合,可以造成紧张,强烈,推进的效果,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前奏中的三连音,还有贝多芬著名的“命运”动机;如果与中等长度的、不快的节奏结合,则给人以平稳、单纯感。如果处于低音区的同音进行与缓慢的节奏结合,还可以表现悲哀、失望的心情。[4]
2.1.2 怎样培养音乐特长生进行情感体验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对音乐教育的评价往往以学生在音乐技巧方面达到了什么程度来衡量音乐教育质量的高低。其实真正的音乐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教学过程比教学成果更为愉快和轻松。这种体验的获得不是依靠外在的知识灌输、技术的训练,而是通过人们亲身参与,自发地、自然地获得。
所谓体验,是人们通过实践对客观事物的感受,是认识主客观世界必不可少的途径。由于经验是有亲身性,“第一手材料性”,它往往能够融入人的本质力量。如果在音乐表演中忽视了启发学生深入到作品层面去领略情感,那么这种音乐教育是不合格的。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我们首先必须了解情感体验的特点。
音乐中的情感体验与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是不同的。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是带有主观随意性与具体性的,受主观意志的控制。而音乐作品中的情感体验不能完全受个人的情感体验支配,它要求表演者深入作品内容深刻体会和感受,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创作风格、创作背景、创作动机等等因素的理解与分析,才能正确把握其情感性。因此由于表演者其生活经历、文化水平、艺术修养等因素的不同,形成的体验存在着丰富与贫弱、深刻与浅薄等差异。但是两种情感体验并不是相互隔离的,有时候两者融通,可以更好地营造一种音乐体验。比如,欣赏贝多芬地《英雄交响曲》,首先欣赏者必须知道这首交响乐创作的大背景,你才能了解这个革命时代的德国进步知识分子的丰富的情感体验。我们都知道,贝多芬本是想把他送给拿破仑的,后因拿破仑称帝,又改为题献给一位“英雄”。在欣赏这部作品时,我们却很少把它同拿破仑联系起来,我们更多的感受到的是一个“人”应该有的一种精神的境界,一种豪迈的精神,或在艰难中奋斗的精神,你会在你自身的生活经历中,体验过这些东西,而不是说只有拿破仑、贝多芬才有的东西。在下面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讨论音乐素养与艺术素养、文化素养的关系,以此更好地诱导和深化音乐特长生进行情感体验。
标签:艺术特长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