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小学 >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

编辑:sx_wanghf

2014-04-18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

《梅兰芳学艺》讲的是梅兰芳小时侯拜师学艺,由于他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了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 的不足。课文正反对比,前后映衬,中心突出。文章一开始写梅兰芳拜师学艺,由于眼睛无神而师傅判定“不是唱戏的料子”,这从反面揭示了事实;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苦练眼神,使自己的眼睛变得“会说话了”,从正面描写了变化;从开始师傅断定的“不是唱戏的料子”到后来成为了“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这一正一反,一前一后,形成鲜明的对比,以不争的事实证明了“勤能补拙”的道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说得明确一点,就是听、说、读、写的实践。因此,在课堂上应创设双向互动的多种语言的实践活动,让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是自己要学要说的活泼状态,使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仔细听、相互说、表演读、情景交际等多种形式进行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从而获得语言的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能始终贯彻设计思路,在课堂上创设双向互动的多种语言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要学要说的活泼状态。当教学进行到第三自然段的学习时,“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为了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品词,在朗读中体味,这时有一个学生质疑,“老师,课文中讲梅兰芳苦练眼神,难道勤学苦练就是只练眼神一种吗?他光练眼神就能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吗?”多好的提问呀,因为学生不光只在读,还在思考,还能联系上文进行思考,我立即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再次读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由学生在朗读中寻找答案,由学生自己来解答。接着另一个学生又提问:“这一段中的‘终于’能去掉行吗?”这本来是我想问学生的问题,学生自己却能提出,真是妙!这正是在双向互动中碰撞出来的火花。我并没有急于解答,仍由学生自己通过读书来解答,学生能从读中理解“终于”的意思。既锻炼了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乐于思考的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法国人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人所能了解的感情只限于和他自己感到的相仿的感情。”因此教师要全力以赴地唤起学生的生活情感,使学生与教材形成共鸣,在创设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真正的心灵体验。同时,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新阅读教学更注重的是让学生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情景体验学习法”——通过让学生“两次拜师”“练眼神”获得与课文情景相通的情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直接的说话内容,从而理解课文,懂得“勤能补拙”“天才从勤奋中来”的道理。情景的创设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施展了学生的表演才华,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

可见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注重让学生在读中体验,在体验中读;在读中思考,思考着朗读;在读中积累,积累丰富朗读。这样能更好地渗透语文基本功“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得到提升,从而促使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思考,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谈礼貌》教学反思  

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微笑着承受一切》教学反思 

标签:教学反思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