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wanghf
2014-03-26
威廉希尔app 为您整理了:教学反思荔枝欢迎大家阅读愉快!
教学反思荔枝
《荔枝》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散文。文章围绕荔枝写了几件小事,于细微处体现了深厚的母子亲情,凸显了当代作家肖复兴清新、质朴、平实、动人的文笔,是一篇感悟亲情,陶冶情怀、培育人文精神的好教材。所以,在教学《荔枝》一课时,我结合课文特点,作了如下设计:
一、凸显主角语文活动,体现语文学习的自主性。
淡化讲解,是当今阅读教学的总趋势。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早就提出,语文教学要走出新天地,必须搬掉“两座山”,一是课堂上繁琐的分析讲解;二是习题式的训练。对于《荔枝》这样平实易懂的课文,教师繁琐的讲解只能是画蛇添足。课堂上我除了在导入新课、组织讨论时使用了一些必要的激情教学语言,其它时间都给了学生,我让他们充分地读,尽情地说,自由地写,一节课下来,我似乎已经被淹没在学生的读书声和讨论声中了,课堂的主角自然而然成了学生。淡化讲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活跃“对话”氛围,体现语文教学的创新性。
对话是新课改阅读教学中极力提倡的语文学习方式,它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促进智力发展,提高创新意识。《荔枝》一文虽然平实易懂,但要从细微处读出真情,还得让学生在在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充分地交流、探索,让思维碰撞,让资源共享。在组织学生分4人小组讨论时,本着“内容要广,形式要活,时间要足”的阅读对话思想,我给学生出示了小组交流、探讨要求:时间15分钟,小组长注意协调,保证每个同学不少于一次的交流机会;交流内容不限,围绕母子亲情谈谈自己喜欢哪一句,从中读懂了什么,悟出了什么;交流提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允许有多种意见,多种看法,重在参与。
这样的氛围,让学生享有充足的时间和自由的空间,他们思维活跃,语言鲜活,表达富于个性,当这些活跃的思维、鲜活的语言以及充满个性化的表达走进语文课堂时,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新意。
三、深化情感感悟,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语文教学既要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担负着陶冶学生情感、熏陶学生灵魂的使命。所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感知文字,体悟文字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情怀,也是新的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荔枝》一文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这样文质兼美的课文,当让学生在读中悟境,议中悟情,写中悟意。我的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细节描写部分--母亲剥开荔枝的神态、动作,母亲端走沙果的自然妥帖,阔别重逢的荔枝汗津津的样子,边读边想象文字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进入文章情境,动人情景仿佛眼前;再让学生围绕“文中哪些句子能充分体现作者与母亲浓厚的母子亲情”进行讨论,畅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最后在文章末尾又围绕“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一句处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转换角色,替作者写下他对已故母亲深切的怀念。学生情之所至,纯真感人至极。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崭新的教改理念,让我对《荔枝》一课作了创新性教学,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注重情感交流和个性发挥,让学生在读书、讨论、感悟等语文活动中潜心会文,体悟真情,真正实现了情深深,意浓浓,趣无穷的境界。
让语文教学充满情意,焕发魅力;让课堂语言与思维齐飞,激情与智慧共舞!我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教好语文,引着孩子们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热爱语文!
相关信息:
标签:教学反思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