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激发国学兴趣 感受古典文化

2012-12-21

激发国学兴趣 感受古典文化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思想文化生话的积淀。可以说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所在。本学期我年级选了7首宋词,为了激发学生校本课的兴趣,我们还设计了7次手工制作。鉴于学生学习宋词的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缺乏基本的诗词审美能力,感受不到诗词的魅力,甚至简单地理解为诗词学习就是枯燥乏味的背诵。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效果,保证学习质量,必须讲究课堂技巧。

一.激发兴趣,堂堂体现新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诗词产生了兴趣,才会全心投入地去学习。因而,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诗词兴趣,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而不是老师讲他们记的呆板被动者。这一点显得至关重要。为此,在一堂课的开始我总设计一个比较生动精彩,科学合理的导语,通过导语来“激趣”。这样在一开始就可以营造出一定的课堂气氛,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心理情绪,激发起学习的欲望。以下的环节也就会流畅而又自然。如在设计《清平乐村居》时,我认为画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驰神往的境界。教学伊始,在揭示课题前我先出示了一幅乡村生活的图画,让学生在古筝乐曲的相伴中欣赏这幅画面,然后谈自己的感受。伴着悠扬的古琴曲,在一份恬静的田园氛围中,学生探究的欲望和阅读的兴趣得到了激起,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训练。

二、介绍出新,深入心灵世界

对作者与写作背景的介绍也应该精心设计,不能泛泛去讲作者姓什么号什么,生于某年死于某年,是哪派作家,本诗作于何时。如果是这样介绍,根本引不起学生想了解这个作家的兴趣。介绍这个内容,我们要通过介绍作者的生平展现他的精神世界,包括作者的思想品质和个性气质。目的是带领学生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以作家独特的品质和个性吸引和打动学生,使他们与作家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在讲述时教师应该用生动的语言充满感情到把自己对作家的理解阐释出来。备课时,我们要注意选取最能反映作家精神品质和独特个性的材料,注意选取人物的一些不平凡的事迹和逸闻趣事。如讲到辛弃疾词时,我特别补充了他曾带50人直入敌军5万的军营,俘虏叛徒张安国的事迹。学生的情绪一下被点染充满了对这位抗金英雄的敬仰之情

同时,还要十分重视课中“育趣“,采用听录音,编故事,改文体,朗诵会等形式努力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他们赏析与探究的乐趣。在此基础上,在新课以后,再补充作者的其他名篇,或与作者,课文联系紧密的其他诗歌名篇,进一步开拓视野,使学生学诗

三、再现意境,领略美好情感

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握意象,展开联想进入诗人所创造的独特意境,理解诗人在诗词中表达的情感.这是诗词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意象是诗歌中寄予作者的独特理解和特定情感的事物或景物,是诗人表达情感的载体,它渗透着诗人在特定环境,特定时间的思想和感情。它不是对事物纯客观的描摹,即使是诗中极细微极寻常的事物也渗透了诗人的情感。诗中一个一个的意象又构成了诗人表情达意的画面。正因为诗人情感的表达是借助意象以及由意象组成的意境,那么把握诗词的意象进入诗人创设的意境才能领略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例如在教授的《采桑子》时,我就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示出一幅幅生动活波的画面,极力渲染恬静幽美的气氛,帮助学生深入感受美好意境,体会作者淡泊的情怀。同时结合课文总结文章抒情方法。

把握意象主要靠联想和想象。诗词教学就要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还原诗词所呈现的景象,进入作者创设的意境,并从中揣摩作者的情感。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景,引领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诗人生动形象的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画面,这无疑会使学生对诗文的意境产生切身的,深刻的体会,进而与作者沟通对话,达到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如讲授苏轼的《浣溪沙》时,我进引导学生去想象酒困人乏的画面。引导学生去还原那幅画面:远景写了什么,近景写了什么,有无声音?如果此时你口渴难耐会怎么做?这时学生的脑海里就会出现这样的画面: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口渴难忍,于是敲开一户人家,问可否给碗茶。接着就可使学生在此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当然,也可鼓励学生通过合理想象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

四、重视诵读,欣赏诗韵之美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了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这些关于“读”的精彩言论告诉我们读的重要作用。古诗词具有声律顿挫的特点更是要求要读。诵读随诗人的感情而出,诵读又生发着诗人的感情,声情相随,声情相生。读者可以通过诵读揣摩诗人的情感,通过声音达到与作者思想的共鸣。诵读是一种能够触发读者的情绪,进入并体会诗词情景的方法。因此诗词教学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去诵读作品。它能使学生更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诗词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听别人读。我在教授诗词时,一开始先情感饱满的去范读或放录音,以作为对学生情绪的引导,然后学生自由朗读。在学生对诗词有一定的理解后,再由学生结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去诵读。同时做好诵读的指导:诗歌的节奏。声音的顿挫情感的抒发,声调的变化等。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会因读者的不同而不同,但关键是在于诵读时应引导学生按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去读。以抑扬起伏,顿挫有致的 声音传达出诗词的韵味和情感。毕竟,情感是诗词的生命。读就要读出苏轼的豁达,辛弃疾的壮志。

同时在课堂上还开展诵读比赛,诗歌朗诵会,听名家的录音。以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五、学生还动手制作了许多作品 ,如跳舞的娃娃 ,有趣的扇子、卡通拖鞋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在实践中进行了制作教学的探索 :1 在欣赏范作中 ,激发动机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 ,才能够有效地学习 ,这是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这种制作动机的激发 ,可在师生共同欣赏范作中进行。例如我在教制作课程表书签一课时 ,事先自己制作好多种书签 :南瓜形、红色的苹果等形 ,小手形,树叶形供学生欣赏。学生欣赏了这些范作后 ,产生了强烈的制作欲望 ,对学生认真制作、做出优美的作品 ,起到了较强的激励作用。教师自制范作要注意制作简便、造型精美、形式多样。2 在示范制作中 ,教给方法在小学特别是低年级的制作教学中 ,教师要边示范、边讲解 ,教给制作的方法。(1 )程序清楚教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制作步骤要清晰 ,每一个步骤可用图示或文字投影出示。如制作:①选择合适的半球形物体 ;②配重 ;③做帽子 ;④加帽子 ;⑤描绘。(2 )强调重点有些制作忽视了关键 ,很难成功。如制作电磁铁必须强调两点 :①铁芯要在火上烧 ;②线圈缠绕的方向要一致。这是制作的重点 ,必须反复强调 ,确保学生制作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