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威廉希尔app 小学频道搜集整理了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立体图形》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立体图形》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节课是:新思维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页—第6页的内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小学低年级的几何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建立初步空间观念。这节课丰富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和图形的感性认识,体验图形的一些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解决重点难点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细观察、勤操作,多想象。
3.教学目标的确定为三点:
(1)让学生经历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过程,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二、说教法
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本节的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采用发现法、谈话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教师不断创设问题的情境下,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每个孩子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人人主动参与学习,教学中我设计了课堂评价标准,目的是把评价的权利和机会让给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说学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中采用了能吸引低年级儿童积极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操作学习法、游戏学习法、竞赛学习法等方法指导学生运用一系列活动去实现教学目标,以获得物体形状和图形的感性认识,建立学生空间观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儿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入学前已有了一些关于物体形状和图形的感性经验,要把这些经验上升到清楚地知道图形的特征和名称,会辨认几种物体和图形,应该通过大量的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为此,在教学上我准备这样安排教学活动: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操作感知、形成表象。3、分组活动、体验特征。4、运用特征、形成技能。5、课堂评价、全课小结。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我将努力创设一个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环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拟这样引入,播放课件:[
一、说教材
1.本节课是:新思维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页—第6页的内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小学低年级的几何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建立初步空间观念。这节课丰富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和图形的感性认识,体验图形的一些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解决重点难点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细观察、勤操作,多想象。
3.教学目标的确定为三点:
(1)让学生经历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过程,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二、说教法
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本节的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采用发现法、谈话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教师不断创设问题的情境下,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每个孩子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人人主动参与学习,教学中我设计了课堂评价标准,目的是把评价的权利和机会让给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说学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中采用了能吸引低年级儿童积极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操作学习法、游戏学习法、竞赛学习法等方法指导学生运用一系列活动去实现教学目标,以获得物体形状和图形的感性认识,建立学生空间观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儿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入学前已有了一些关于物体形状和图形的感性经验,要把这些经验上升到清楚地知道图形的特征和名称,会辨认几种物体和图形,应该通过大量的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为此,在教学上我准备这样安排教学活动: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操作感知、形成表象。3、分组活动、体验特征。4、运用特征、形成技能。5、课堂评价、全课小结。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我将努力创设一个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环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拟这样引入,播放课件:[
摸一摸:我说出图形实物,让学生闭着眼睛摸出,并说出它的形状。
辨一辨:看立体图形说名称,我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各物体的图形,让学生再辨认。
这节课重点是让学生感受物体的形状,通过刚才的想一想、摸一摸、辨一辨的活动都是为了更好地掌握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感受物体的形状,不同角度的认识物体形状,突破了教学难点,有效的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说一说
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这些形状的。
这题把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慢慢学会发散地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用数学的乐趣,体现了其应用性和开放性。
第三环节、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空间观念的建立,必须有学生的亲身体验做基础,这里设计了一系列练习,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 悟,以达到加深各类物体特征的认识的目的。
一、滚一滚
让学生拿出四种物体放在桌面上滚一滚,从而发现圆柱和球,很容易滚动,长方体和正方体不易滚动只能推动。
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我向学生设疑:圆柱和球都能滚动,那滚动时有什么不同吗?可让学生拿实物在桌面滚一滚,看发现什么?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发表意见。得出结论:圆柱横着放只能向前或向后滚动,而球可以任意方向滚动,还可能在桌面上转动。
二、搭一搭
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锥、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搭在一起不稳固;圆锥只有一个平面,不能叠在一起。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比较稳固。
以上练习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观察、操作、发现,用感观来体验不同立体图形有不同的特点,既加深了对各立体图形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做,用脑想的能力,在活动中还学会合作与创新,起到一石三鸟的效果。
第四环节、运用特征、形成技能。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设计了一个竞赛游戏,“看谁摸得准”。竞赛规划:把学生分成四大组派一个代表上来,蒙住眼睛按老师要求摸出实物,其他同学当观众,看哪组的代表又快又准地摸出实物,最后由分数高低决定哪组获胜。我重点让学生区分出长方体和正方体。游戏的目的是让学生放松大脑,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知识。
第五环节、课堂评价、全课小结。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设计以下评价,由四人小组长统计出哪个同学获得红星最多,评出本节课的智慧之星,老师给予奖励。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承认每个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给每位学生表现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乐趣,对于表现一般的学生老师给予鼓励下节课我们有机会可以超越他们。
本节课的特点是通过小组动手实践、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有效地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特别强调了改革理念,比较好的体现改革的思想,符合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规律。
以上就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立体图形》说课稿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更多文章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