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5-29
(2)朗读第三自然段。
①指名读。谁来试试读第三自然段。
②教师简单评价。师:这个自然段很长很多数字,但这位同学读得真流。
③引读。是呀,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出示(PPT8)内容]——(引读)“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他想[出示(PPT9)内容]——(引读)“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④初步理出本段大意。师:这怎么解释呢?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了很大的——疑问。(板书:疑问)
(3)朗读第四自然段。
①齐读。师:产生了疑问,他怎样做?我们一起来读第四自然段。
②梳理第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师:产生了疑问,伽利略怎样做?(板书:试验)
(4)朗读第五自然段。
①指名读。师:伽利略不但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他还要公开做试验,人们的反应又会怎么样,谁来读读第五自然段。
②评价朗读。谁来说说这位同学读得怎样?(引导学生从读通句子、读流利、声音响亮等基本方面评价。)
③引读。
师:是呀!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出示(PPT10)内容]——(引读) “到了那一天,很多人来到斜塔周围,都要看看在这个问题上谁是胜利者,是古代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呢,还是这位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
师:大家都在下面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了,有的说,[出示(PPT11)内容]——(引读) “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出示(PPT12)内容]——(引读)“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5)朗读第六自然段。
①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师:伽利略做了公开试验,结果怎样?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六自然段看个究竟。
②引读重要句子。师:对呀,结果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伽利略有了疑问,就反复去做试验,结果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是错的。这时大家都得出了结论(板书:结论)[出示(PPT13)内容]——(引读)“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3.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师:同学们,课文我们都读通了,现在请同学们再仔细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哪两个人?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汇报学习情况。
①学生反馈课前收集的有关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资料。
师:通过读课文,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个人?
师:(出示PPT14图片,亚里士多德、伽利略)这两位人物可了不起了,相信同学们在课前收集了很多有关他们的资料,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②理清课文主要内容。师:同学们真会收集整理资料,真会学习。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适当回顾板书引导归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后,得出了结论)
过渡:你真会概括,这两个人物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在很多方面都做了很多贡献,希望同学们课后对他们再进行深入的了解。
(设计说明:此环节主要是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通过个别读、齐读、男女读、教师引读等不同形式,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好铺垫。)
4.学习文中的反义词。
(1)学习本课中出现的反义词。师:现在我们来玩个寻宝游戏,这篇课文有很多的反义词,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来找出这些字、词的反义词,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2)汇报。
标签:四年级语文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