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qiy
2016-10-12
教案都必须要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各个内容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上学期数学练习七教案格式,供大家参考。
第一课时:练习七(1)
教学内容:教材第37-38页练习七第1~7题。
教学三维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6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上一堂6的乘法口诀的练习课。
二、计算练习。
1、口诀练习。
(1)背6的乘法口诀。(集体齐背,指名背,对口令。)
(2)提问:“五六三十”是什么意思?用来算哪两个乘法算式?“三六十八”呢?
2、出示已学过的乘法算式卡片,指明学生口算。反复练习后,让学生集体口算一遍。
3、练习七第2题。
(1)出示第2题图,看清图意先是4分别乘2、3、4、6,再依次指题目,读算式说得数,每说一道算式得数,集体齐答口诀。
(2)再让学生分别用2、3、4、6分别乘5、6,读算式说得数,齐答口诀。
4、练习七第3题。
(1)老师说明题意,要求学生把得数相同的算式用线连起来,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时提问:6×4和4×6为什么相等?(都用口诀四六二十四) 4×3和6×2为什么相等?(口诀不同,得数相同)
在已学过的口诀里找一找,还有哪两句口诀的得数是相同的?
5、练习七第4题。
(1)要求学生比每组两题中得数的大小,并在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
(2)刚才我们通过计算比较出了大小,谁能不计算得数,就能比较出它们谁大?(如第一组中6×3是3个6相加,6×2是2个6相加,3个6大于2个6,所以6×3比6×2大)
还有其它方法吗?(比乘数,如5×6和6×6,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的乘数6,另一个乘数6大于5,所以6×6大于5×6)。
6、练习七第5题。
要求学生在2~3分钟内完成,集体订正时了解学生计算的正确情况,统计哪几题错得较多并分析原因,帮助学生矫正,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
三、作业:
练习七第6、7题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练习七(2)
教学内容: 教材第38页练习七第8~11题。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理解加法应用题和乘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巩固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正确地解答已学过的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以及分析、比较、综合、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一节我们已经练习了乘法的计算,今天我们将主要练习应用题。
二、综合练习。
1、练习乘法计算:
(1)出示乘法口诀卡片,让学生读一句口诀,再说出相应的两道乘算式和得数。
(2)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算,然后集体算一遍。
2、练习应用题。
(1)练习七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集体交流订正
(2)练习七第9题
学生讨论交流,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3)练习七第10题
指名读题,要求学生想一想每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左边一道题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可以用乘法算也可以用加法算?(如果有学生只用了其中的一种方法算,再让他用另一种方法算一遍)。左边为什么只能用加法算?
小结:这两题虽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个,但是,左边一题的条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做了6个沙袋,2个人就是2个6,所以能用乘法算也能用加法算;而右边一题两个人做的个数不同,求一共有多少个,只能把两个人做的个数相加,所以用加法算。
(4)练习七第11题
A、数一数,一班每行种多少花?二班每行种多少花?
B、不计算你怎样知道哪个班种的花多些?为什么?(两个班种了4行花,一班是4个5朵,二班是5个5朵,5个5朵多些,所以二班种的花多些。)
C、学生独立求出一班、二班各种了多少朵花?
以上是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准备的二年级上学期数学练习七教案格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标签:二年级数学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