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小学 > 奥数 > 奥数资讯

2014年奥数不应沦为升学应试敲门砖

编辑:sx_haoy

2013-12-06

奥数最新资讯“2014年奥数不应沦为升学应试敲门砖”,由威廉希尔app 小学频道为您编辑整理,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在7月底结束的第54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上,中国队以208分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6名队员获得5枚金牌和1枚银牌。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队、美国队、俄罗斯队,一直是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舞台最强有力的冠军争夺者,每年总是轮流坐庄三甲。

  中国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入奥数班,把它当作开拓思维的捷径,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代表队总领队熊斌却认为:“在中国,只有5%的学生适合学习奥数。”类似的看法,记者在本市奥数“三大杯”出题人处也得到了应和。包括教学一线的老师和陷入“奥数苦海”的家长都认为,其实学习奥数更应该被当作一种兴趣,而不是为考试而考试的工具。 

关注2:美国的奥数重在日常教学

关注1:“训练”出的奥数冠军

  熊斌,1988年就开始担任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代表队教练,从2004年开始多次担任中国代表队领队,培养出30多位奥数金牌获得者。“训练”出的奥数冠军以及每年六位奥数“国家队”选手的挑选,都经过大浪淘沙的过程。首先,熊斌等专家会从10万多名参加全国数学联赛的学生中挑选出1200名一等奖,其中300名脱颖而出者将进入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冬令营。通过进一步的测试,再精挑细选出60进入国家集训队,最终产生6名学生代表中国参赛。

  类似的选拔方式在国际上也十分普遍。“奥数的赛前培训是有一定必要的。”熊斌称之为数学的“头脑风暴”。负责培训的老师都是国内外著名大学教授或中学骨干教师,除了为“种子选手”进行数学知识梳理外,他们还会传授有益的数学思想。“奥数选手需要在两天各4个半小时的比赛中完成6道题目,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数学思维上的启发显得非常重要。如果以‘应试’的思想来应对奥数的学习,只能事倍功半。”熊斌说。

  除了奥数国手充分的赛前训练之外,数学悟性是熊斌挑选学生的重要标准。

  今年在选拔最终的6名国手时,熊斌顶着压力,进行了一次冒险。他再一次相中上海中学高三学生刘宇韬。一年前,刘宇韬曾是熊斌最寄予厚望的选手,但在第53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比赛时因身体不适发挥失常,仅获铜牌。“当时比赛在阿根廷海滨城市马德普拉塔举行,因为时差的关系,我感觉刘宇韬明显水土不服,比赛结束后,他告诉我,第一天的最后一题他完全没有做出来。”熊斌回忆说。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为期两天的比赛中,学生每天需要完成一张由3道题组成的试卷,每题7分,答题时长4.5小时。今年,刘宇韬再次晋级“60人名单”。“他的压力很大,想要重新考进国家队,竞争很激烈。最近几年,很少有人考两次。我也有压力,因为好多人跟我讲,怕他今年心理因素影响,压力更大,劝我不要用他了。我跟他说,去年的事我一点都不怪你,今年正常地考,只要考上,我一定带你出去。”熊斌说。

  在集训营,老师通常会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半小时至一小时,然后师生互相讨论解题方案。“我从刘宇韬讲述的解题方法中,看出他是一个推理能力很强,很有数学悟性的学生。”熊斌解释说,“真正数学学得好的人,不是学出来,而是悟出来的。通过学习,并模仿着做些练习,悟出来,就不会忘。”7月,刘宇韬没有让熊斌失望,他荣获世界个人总分第一。

  与中国奥数选手赛前训练不同,美国人对奥数金牌选手的数学更重在日常教学。

  在美国东北部距离波士顿大约1.5小时车程的埃克塞特,有一所名叫菲利普斯埃克塞特的私立寄宿高中,这是美国奥数冠军的摇篮。每年,美国代表队有三四名选手来自该校。负责该校奥数训练的老师冯祖鸣来自中国,从2002年起,他一直担任美国奥数国家队总教练。

  该校数学课很有特色,采取学生教学生。12名学生和1位老师围坐在一张椭圆形的桌子前。数学课上,老师和学生各自拿出几张A4纸,一共12道题目,学生一一上黑板讲解每一道题,老师在学生们全部束手无策的时才会开口说话。通常,老师不直接讲知识点,而是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慢慢证明出定理。

  同时,学校还有一个36人组成的“数学俱乐部”。有时候,冯祖鸣会代表学生去参加哈佛麻省理工数学竞赛。“很多华裔家长不能理解,明明交了钱,为什么老师讲得那么少?其实,我的力气都花在备课的过程里。”冯祖鸣曾表示,“在中国,数学奥赛是和普通的教学分开的,而我们所做的,就是想把教学过程变成奥赛那样,启发思维。”

  多年前,冯祖鸣的一个学生做了一个毕业设计,因为喜欢上网免费下载歌曲,但每次寻找太花时间,于是他发明了一款MP3播放器插件Synapse,它最大的功能是记录人们对音乐的喜好程度,并据此自动排列音乐播放顺序。后来该学生考进哈佛大学,上学期间创办了社交网站Facebook。如今,他的名字———马克·扎克伯格已被全球知晓。“因为创造而开发出一项新行业,这是教育的目的。数学教育也是如此。”冯祖鸣说。

  私下里,中美奥数总教头是好朋友。熊斌是上海人,毕业于华东师大数学系。冯祖鸣的家乡也是上海,父母同样毕业于华东师大数学系,冯祖鸣14岁就上了北大少年班,18岁考入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数学硕士,读完博士后就留美担任高中数学教师。

  近年,熊斌和冯祖鸣经常会在国际数学竞赛的舞台碰面。通常,作为参赛国的总教练,他们需要提前四天到达比赛场地,然后所有参赛国的总教练会被“关”入一个宾馆,从东道主那拿到30道左右的预选题,并从中商议、投票选择出6题,作为本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比赛的试题。

  熊斌有时候会和冯祖鸣在选择试题时产生分歧。比如,熊斌青睐几何、代数、数论等中国学生擅长的试题,而冯祖鸣更倾向选择美国学生擅长的组合题。“我觉得不存在谁更高明的问题。两者都是合理的数学教学模式。美国对组合题有不错的教育思路,以此作为自己的一个传统优势。而我国的数学竞赛训练中,更注重全面数学能力的培养。”熊斌说。

 

关注3:家长为何送孩子读奥数

  让我们把视野再转向国内。如今的奥数热再不集中于专业的竞赛领域,而似乎成了全民学子多数人必修科目。为什么学奥数?本市浦东新区一名家长蔡先生说:“儿子现在读小学5年级,班上只有极个别人不读,你说读不读?”家长发现,当没有了统一考试后,奥数就成了“小升初”择校的敲门砖。

  蔡先生儿子的奥数“生涯”从三年级就开始了,这个年级被当作普遍入门时间点。然而,一个仅10岁的孩子未必搞得懂奥数中相对复杂的逻辑推理。于是,在孩子奥数起步的一年多时间里,教室里真正听课的是家长。说起这样的场面,蔡先生本人也觉得可笑,“我们大人一个个埋头苦读,小孩坐在教室里心神不宁。”因为孩子听不懂,在课外教学机构里,老师要求家长先学,学会了教给孩子。“那时,每到下课,都能见到家长围在讲台前面红耳赤。”累人的是,家长回家后还要继续教学,“我总是逼他想,想不出时,我一生气拍桌子,他就往床上一躺罢学,家人又得出面好言相劝。”蔡先生认为自己的遭遇不是个别现象,在儿子如今升入五年级,不再抱怨周末“泡汤”课业更多了,一来他发现身边的环境就是如此,二来也在数学考试中尝到了甜头。蔡先生认为,让他欣慰的是,多年奥数学习使得儿子应用题的解题能力还不错。

  “当奥数成了一种应试工具时,就连教法都会围着学法转,一切变得功利,就违背了奥数学习的真正功能。”参与本市“中环”、“小机灵”、“走美”三大杯出题的一位资深奥数老师认为,奥数学习肯定是有好处的,但并非适合每个孩子。他曾做过一份调查报告,本市奥数热“重灾区”集中在浦东、虹口、杨浦、闸北,相对来说没那么火的是静安、长宁、普陀。究其原因,即是“小升初”择校造成的。他说,奥数是数学建模的好范例,从小给孩子学习建模的过程,受益匪浅。但每个孩子脑发育水平有先后,在某个阶段也许孩子并不能理解接受这种数理逻辑,学奥数对他来说就十分痛苦了。此外,现在家长包括教学机构的老师难以区分教学的程度,也造成现在学与考的混乱。他发现最为严重的问题是,有些老师会直接教给孩子奥数公式,而对推算的过程不求甚解,“很多情况是,孩子好像能快速解题了,但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完全弄不明白。”这是一个相当可怕的现象,本该用来开发思维启迪智慧的奥数,演绎成了机械的背公式训练,“在人人喊打声中,奥数其实当了应试的替罪羊。”

“2014年奥数不应沦为升学应试敲门砖”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小编衷心祝愿同学们备考顺利,比赛成功!

为您推荐:

深圳奥数竞赛杯介绍:两岸四地数学竞赛

关于广州小英赛的介绍

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介绍

标签:奥数资讯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