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fuxh
2013-03-26
【编者寄语】威廉希尔app 小升初频道,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有关“过激批评致孩子不自信”的相关要点,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具体内容,如下述:
父母的抱怨孩子最敏感
常常听到家长说:“你看某某的学习多么自觉,从来不要父母操心的,你为什么就这么不省心。我想了好多办法,花了大价钱,你的成绩怎么还是上不去?”亲子关系研究者认为,即便是出于事实的抱怨,家长的态度会让孩子相当敏感。
因此,家长若要和孩子成为朋友,并且真诚表达自己的情绪、看法,一定要遵循孩子的性格。据了解,有少数孩子能在打击中越挫越勇,最后建立优秀品质,但是大部分孩子可能都达不到我们想要获得的目的,长期接受父母未过滤、筛选的直白抱怨,尤其是针对自己的这些消极评价,对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点强人所难。
亲子专家总结出批评孩子用语原则:不能批评他们的人格特质。同样以考试成绩为例,孩子考差了不能说他笨、没用,而是要告诉他在考前浪费时间在看电视或上网等行为不当,告诉他下次要努力改掉。
口头禅式表扬让孩子产生错觉
大多数父母都知道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他们也懂得用表扬来激励孩子们的潜能,而表扬却是有法可循的。
孩子学习网球很长时间了,一点技术长进也没有,爸爸却说:“儿子你太棒了,发球比我好多了。”当孩子自己明白事实是怎样时,爸爸的表扬可能让儿子感到紧张,并影响他接下来的打球质量。
事实上,父母的表扬不能成为口头禅,尤其是当表扬的内容与事实明显不符时。同时,亲子关系研究者认为,家长表扬的范围过大,相当于没有表扬。
“对于孩子不擅长、不优秀的地方也去信任、赞美,会让孩子出现错觉。”该研究者举例称,心理学家曾经在6个国家的13岁孩子中做一个数学测试,分数考得最好的是韩国,美国排名垫底。但是在这份试卷中除了数学试题外,还有一道判断题“我很擅长数学”,美国有68%的孩子选“是”,排在6个国家之首。不管在美国的学校还是家庭,孩子们总能听到不分青红皂白的赞美,“哦,你太棒了,你真厉害,你真行。”长期以往,容易把孩子教育成自负、自大,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
低龄儿童批评更重心灵承受
对于孩子自信心和自尊心形成的重要阶段,教育研究者提醒,家长批评低龄儿童时,一定不能超出他们的心灵承受度。
两岁以下,不主张直接批评。两岁的孩子会经常犯生活常识的错误,比如打翻玻璃杯、不听话,无论结果如何父母都必须为孩子的不小心犯错负责,而不能简单粗暴地批评孩子。
批评三到五岁的孩子,不妨直接将结果告诉他们。比如在幼儿园和小朋友打架了,父母可以说:被打会很痛。有家长会告诫孩子:下次打小朋友,我就揍你。这在孩子看来,他的任何行为都会引来父母同等的对待,无论做什么就会以“以物易物”的思维考虑,而无法形成对事情的对错判断。教育研究者认为,对三到五岁的孩子,批评时最好不要以正确或错误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如“你真笨”、“说了多少次都教不会”,这样容易让孩子给自己打上“我很坏”、“我就是不会做事”的标签。
建议
绝对不能对孩子使用的措辞:
1、“你为什么就不能够像谁谁。”孩子被对比,很可能增加他们本能的敌对情绪,甚至耿耿于怀。
2、“你真不懂事。”原本孩子做事就缺信心,这样的话更易刺伤他们,以后只会越做越糟。
3、“你真笨。”这绝对是最伤孩子的话,自卑、孤僻、抑郁、堕落都可能因此话而出现。
4、“你吵死了。”孩子生性活泼、偶尔胡闹,父母可以和他们耐心解释:我需要你安静一点,妈妈要工作。用“吵”来训斥他们,容易让孩子感觉自己被多余。
5、“给我闭嘴。”粗暴打断孩子的意见,极有可能让孩子变得懦弱、胆怯、对事情毫无主见,严重的可能会自我否定。
6、“揍死你。”可能一次两次见效,时间长了会让孩子认为父母拿他没办法,对亲子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极为不利。
7、“给我滚/滚开!”无论是任性调皮还是内向不善言辞的孩子,这话都会长久地在他们心里扎根,在他们看来,父母并不在乎自己,也不愿意关注自己的表现。长期以往,孩子可能会通过极端方式引起大人注意,或从此不再和父母交心。
以上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升初“过激批评致孩子不自信”相关知识全部内容。
更多内容请进入:
标签:小升初家长指导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