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小升初 > 小升初面试

小升初面试诀窍:礼貌沉稳 不变应万变

编辑:sx_liax

2016-04-08

在众多家长交流论坛中,流传着不少小升初“面经”,其中有一则这样说道……更多精彩内容请看小升初面试诀窍

小升初面试诀窍:礼貌沉稳 不变应万变

一、现状扫描

“小升初”面试主打“全能牌”

时下,不少家长说起“小升初”面试都慨叹,比自己找工作还有压力。有家长坦言:“小学升初中的孩子提前体验了社会上的人才筛选方式,如此正规的考试,既考查演讲水平、观察力、记忆力,又考查文化素养;不仅连大学自主招生达不到,就连很多大企业招聘也难以比肩。”市民刘女士担心,面试题的涉及面太广而无从下手准备,只好让孩子能学的就多学一点,尽量提前准备。

对此有关专家表示,“小升初”的面试内容因校而异,大体流程为自我介绍、学科知识问答,还有情商方面的问题。“你会选用哪个词语概括自己?”“你在课余时间都做什么?”“班上有没有比你优秀的同学,你怎么看待他们,你们之间的关系好吗?”“最近在看什么书,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这些来自各学校的面试题内容既多样化又生活化,而且面面俱到;每个孩子的面试时间长达15到20分钟,某些重点学校甚至要求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也成为“小升初”面试中的一大特点。

二、聚焦小升初“面经”

在众多家长交流论坛中,流传着不少小升初“面经”,其中有一则这样说道:考生“仪表穿着得体美观,问题回答清晰响亮,语文朗读声情并茂,英语对话不慌不忙,数学思维条理清晰,预先练习熟能生巧”。做到这些方能得到面试老师青睐。另有家长总结面试的“两个中心”是自信和有礼,“三个基本点”分别指代老师、孩子和家长,“五大形式”包括亲子同场形式、生活谈话形式、个人考查形式、中英混合形式和百科问答形式。

身为中学老师的徐女士陪女儿亲历了“小升初”面试,她认为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功课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只要让孩子以平常心对待即可,切忌一再强调面试的重要性,以免孩子产生负面情绪。多鼓励、开导孩子,以最自然的方式自我呈现就可以。”徐女士和女儿在准备面试时,围绕小学生活中女儿印象最深的几件事进行讨论,比如她最喜欢的学科、将来最想从事的职业等话题,并指导她做出生动形象的表述,感受“模拟面试”;女儿也感觉这样的准备颇具针对性,使自己在面对老师的提问时能够自然地开口回答。

据了解,“小升初”面试中的常见问答题目包括自我介绍、自身优缺点认识、人际关系处理、评价家长以及对考生家长的提问。其中,考生在对自身缺点认识的讲述中应重点表明改正的决心并做出规划,同时态度要诚恳;评价父母对孩子来说具有一定难度,不妨通过事例说明家庭对自己的影响,可以谈生活上的照顾、学习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教育和品德上的言传身教等;提问父母是学校全面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家长作答时应客观评价,阐述已采取的措施、已取得的成绩及未来的努力方向,此外要乐于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从而让面试老师感受到家长的诚意。

三、专家解析

面试环节学科提问

考查表达能力、口语能力和分析、适应能力

“小升初”面试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来展示自我,关于面试标准,针对语文、数学和英语等主要学科的提问是有标准答案的,如数学的逻辑推理题目,老师可以通过考生的答题过程考查其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部分较为灵活的题目,根据考生的自身表现、表述能力和与预期答案的切合程度,由多名面试老师进行综合评分。在考查偏重上,不同于传统知识型考试,面试重点考查英语口语能力、语文常识知识面的广度和表达能力。另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逻辑推理能力、适应能力等将通过情景设问或问题解析来考评。

做到“乖”和“巧”

提高面试成功率

为提高面试的成功率,建议考生要表现 “乖巧”。“乖”是指注意礼貌,起码做到对家长和老师使用尊称;“巧”是指在作答时“求稳不求快”,沉着、冷静地应对。同时他提醒考生,面对自己不会的题目可以直率承认,实事求是的态度反而能得到老师的肯定;现场发挥能力强的考生更可以通过反问和问题牵引来“主导”面试。

四、面试现场

家长不要抢话、批评和频繁提示

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的面试环节只考查基本的沟通和协作状况,家长只要做到现场不抢话、批评和频繁提示即可,多做鼓励和引导效果将更好。他建议家长平时在协助孩子学习基础知识外,也应重视开阔其视野,引导孩子多阅读,从而拓宽知识面、建立跨学科的分析能力;“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家长带孩子出门旅游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还可能成为面试时的“谈资”。

这就是我们精心为大家准备的小升初面试诀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更多小升初复习资料及相关资讯,尽在威廉希尔app ,请大家及时关注!

相关推荐

2016年成都小升初最新政策解读  

2016年成都小升初招生简章(各初中)  

标签:小升初面试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