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小升初 > 小升初衔接

马上面临升学,暑假里怎样做好升学“衔接”?

编辑:sx_yanghx

2012-11-28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小升初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马上面临升学,暑假里怎样做好升学“衔接”?”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加“衔接班”的学习,请家教辅导授课,或是借来教材自己在家预习……过完暑假,各阶段的毕业生将升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就读,因为各教育阶段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要求都不一样,所以不少家长和学生都想利用这个假期做好“衔接”准备,让学生能在开学后较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两个月时间的“突击”,怎样在暑假里做好“衔接”,不妨听听经验丰富的老师的建议。

幼升小:引导面对转变

进入小学是儿童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因为小学教育注重基础性,这“第一步”走得怎样,对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孩子的成长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市区北苑小学校长施益新认为,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比幼儿园多许多,孩子刚开始接受知识教育,家长提前引导非常重要。

施益新说,幼儿园里孩子大都以玩为主,在游戏中学习,进入小学后将以学为主、玩为辅。在产生这个转变前的暑假,家长应该让孩子对变化有所准备。他建议,可以让孩子和已经上一年级的小朋友多交流交流,因为处在同一年龄层、有共同语言,孩子通过这个渠道了解小学生活更容易接受。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和小学校园明显不同,如果条件允许,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将要就读的学校里走一走,让孩子对自己以后的学习生活环境有具体的印象,尽量避免入学后出现环境不适的情况。当然,在硬件方面也可以早做准备,幼儿园的孩子基本上不用自己准备学习用品更不需要自己打理物品,上小学后书包、课本、文具等等都需要自己进行管理,也就需要培养起生活自理能力。

学习任务加重了,如果没有好的身体素质做基础,孩子很可能出现学习障碍。暑假期间,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养成早睡早起、不偏食挑食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并适度带领孩子进行一些低强度的运动锻炼。

小升初:培养专注力

市区不少初中学校,暑假期间开办了“初一新生衔接班”,让小学毕业生提早接触初中课程和教材。给学生授课的老师,开学后大多将给新生任教,“衔接班”的学习也是让学生和老师提早培养感情,以后更能融洽相处。

“小学偏重素质教育,初中就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升学压力。”南苑中学校长助理楼阳说,初中的课程数增加,作业量也会增多,以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往往会跟不上学习进度,家长和学生都要做好心理准备。尤其是家长,对于初中阶段孩子将会产生的变化要提前有个心理准备:一个方面是孩子的学习情况,小学阶段孩子的成绩大多会在90分以上,但初中很可能会大幅降低甚至跟不上学习进度,家长要对孩子有客观的看待,不能一味谴责;另一方面,以前孩子大多在初三时出现逆反心理,现在不少初一的学生就表现出了不听话等叛逆行为。楼阳建议,家长可以趁暑假时间,通过带孩子出去旅游等方式多接触多谈心,加强双方的沟通交流,同时共同对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发展进行准确定位。

楼阳说,不少小学生习惯一边做作业一边玩,专注力不够,初中阶段如果还这样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效率低下,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她建议,暑假期间可以让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加体质的同时,也可以培养专注做事的习惯。

初升高:多看课外书

初中升高中,虽然已经体验过紧张的中考,但因为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方面和初中学习有差异,不少学生仍然会感到不适应。有调查显示,不少高一新生不能适应,其原因包括高中学科更多,节奏更快;功课要靠理解去掌握,不能再死记硬背;不太习惯高中的自学方式;老师上课速度快,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上课能听懂,课后作业不会做;高中的竞争比初中有大幅提高;住校生活不能很快适应,影响听课效果,等等。

兰溪一中的徐翔老师,曾做过几届高一新生的班主任。徐老师说,初中的知识点比高中少,很多学生习惯了老师手把手地教学,一般考试靠死记硬背也能应付,所以没有培养起独立思考的习惯,但高中阶段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学生需要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是造成两个学习阶段“脱节”的一大主要原因。

徐翔建议,暑假里学生可以找已经在高中阶段学习的朋友聊聊天,多了解一些经验。学生也不妨先借高中的教材进行自学,不过并不是提前学习,主要目的是熟悉高中的教学内容,心中有数。他鼓励学生多看名著名篇,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勤作思考,以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

在心理状态方面,经历了初三的紧张,高一生活会显得相对宽松,但学生不应该过度放松。更值得注意的是,初中阶段学生在班级、学校里的成绩一直领先,但进入高中因为班上同学都是各个初中学校的尖子生,自己的排名很可能落后,学生如果碰到这种情况应正确对待,暑假里最好先有个心理准备。

更多内容请进入:

威廉希尔app 小升初频道

标签:小升初衔接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