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小升初 > 小升初奥数

“今天你学而思了吗?”

编辑:sx_yanghx

2012-11-26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小升初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今天你学而思了吗?””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先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道题目:姐妹二人在同一环境中学习,妹妹勤学,学一知三。姐姐懒惰,学三忘二,请你算算妹妹在6年间所学懂的知识,姐姐需要多少年才能学懂?

这是第五届迎春杯的一道题目,属于归一问题。我在几个班上都讲过,学生在得出答案的同时,都会发出一声惊叹,妹妹6年学懂的知识,姐姐需要54年才能学懂。

"为什么在同样的环境中,学习的差别这么大?""为什么这一次奥数网杯的题目考点我们都学过,但结果却不太理想?"带着家长和学生的种种疑问,我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反省,想出了学习的四个境界(阶段):

 

 

第一阶段--知识性阶段。当我们拿到一道题目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这个题见过"这属于记忆力的问题,不在今天讨论的范围之内)"老师,我没学过",我把这种现象总结为数学学习的第一阶段--知识性阶段。以5月2日"奥数网杯"测评为例,大多数学生都认为逻辑推理没学过,所以不会做。"没学过的知识就是我们不应该会的吗?""为什么各类杯赛都会出现没学过的知识呢?"我们都知道语文学习有"小语文""大语文"("小语文"是指学校学习的语文课本、练习册等,"大语文"则是课外读物、生活常识等所有…),反思我们的数学学习是否也有"小数学""大数学"呢?第一阶段的解决方法有很多,可以老师教、家长教、自己学等等,只要弥补相应的知识即可。

第二阶段--技术性阶段,当我们发现知识是学过的拿到一个学过的题目,知道该怎么做,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做,积累数学方法和技巧尤为重要。以"构造法"的题目为例:

(第七届"迎春杯"决赛)若干箱货物总重13吨,每箱重量不超过235千克.那么最少需要多少辆载重量为1吨的汽车,才能保证把这些箱货物一次全部运走?

(第八届日本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决赛)有一批货物,总重19500吨,每件重量不超过350千克.现有若干辆大卡车,每辆最多可运1500千克货物,想一次把这批货物全部运完,不管每一件货物的重量是多少,为了必须一次运完所有的货物,至少需要多少辆大卡车?(不考虑货物的体积)

(江苏省初中数学竞赛)货轮上卸下若干个箱子,其总重量为,每个箱子的重量不超过,为了保证能把这些箱子一次性运走,问至少需要多少辆重量为的汽车?

这三个题目如出一辙,在国内外中小学竞赛都出现,可见其重要性。"构造法"我们都知道,可如何运用"构造法"解题呢?处在第二阶段的解决方法主要集中在听课,应该着重听老师的分析引导过程,而不是只听一个答案。自己看书或做题时尤其重点学习解题的方法和数学思维,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第三阶段--习惯性阶段。这一阶段是目前很多学生的最薄弱环节。学生很多题目都见过,方法也脱口而出,这很好!但是就是做不对,在各类杯赛,包括"奥数网杯"多以填空题出现,做不对的结果可想而知。这一阶段的最大问题一个是自信心的问题,很多学生看到行程题就不做,"坚信"自己不会做;另一个是计算。计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思维的体现,数学永远是算出来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培养他们认真的态度。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养成一种严谨治学的习惯才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第四阶段--能力性阶段。这一阶段对知识的运用要求较高。"学以致用"和"举一反三"不一样,"学以致用"是一种创新能力,体现思维的灵活性,"举一反三"是一种模仿能力,体现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小升初考题为例:

老师要将20个相同的苹果分给3个小朋友,要求每个小朋友至少分得3个苹果,那么共有______种分配的方法?

我们来分析一下,相同的苹果分给不同的人,适用"插板法"(也叫"隔板法"),但题目要求的是至少分得3个苹果,所以首先去掉2×3=6个苹果,在剩下14个苹果的13个间隔之间插两个板,一共有13×12÷2=78种方法。把人数或苹果数稍改一下,我们也会做,这叫"举一反三";什么叫"学以致用",来看下面的题目:

 

 

同样,越来越多的考试和竞赛都希望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次的"奥数网杯"的命题也是如此,因为国家的发展需要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一方面使学生能够解决新的题目,另一方面是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付诸于实践。学而思的教育理念是"人品教育、励志教育、爱心教育、趣味教育,不仅仅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做人和思考。"我国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若干年后,我们的"神州x号","嫦娥y号",就要靠现在的学生去创造;未来的"华罗庚"、"钱学森"在哪,就在我们的学生中间!

更多内容请进入:

威廉希尔app 小升初频道

标签:小升初奥数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