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songjm
2015-03-10
这是一篇学习两会精神心得体会,文章内容主要包含三部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亿万国人的殷切期盼下,在全世界目光的瞩目下,2013年3月3日至5日,全国政协第十二届第一次会议和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随着代表们热烈的讨论、议题的推进,两会渐渐地步入尾声。我很兴奋,因为2013年两会是在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在这次民主、团结、和谐、务实的大会上,凝聚出代表们无数心血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确定了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提高了国民的信心,对于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在一个多星期的两会期间,我始终关注两会的进展情况,也看到委员们提出的一些宝贵的建议和想法,心中思绪澎湃不已,有许多许多的话想说,以下几点就是我的肺腑之言。
实现社会公平是今年“两会”上最热门话题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收入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改善,但与此同时收入差距也在逐渐拉大,甚为悬殊,成为困扰我国改革和发展、稳定的一大社会难题,并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如果说贫富差距扩大是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一道绕不过的坎的话,那么有效遏制不合理贫富差距,合理兼顾效率与公平,统筹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和利益要求,则是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温总理在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显示了政府努力解决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决心。XX年国家提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XX年起开始正式酝酿改革方案,虽多次上报方案、多次难产,但早已明确了“提低、控高、扩中”的改革思路。提低,即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这个层面没有异议,具有广泛共识,而且执行起来也基本没有阻力。扩中,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面。这个层面阻力也不大。毕竟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具有广泛共识,大家都已经认识到,中等收入者是最为稳定的消费群体。难点就在“控高”上。改革最困难、阻力也最大的就是“控高”,它是“提低”和“扩中”的前提,如果“控不了高”,收入分配改革终将沦为一场空谈。控制高收入群体的收入,主要对象应是控制国企以及国有垄断企业行业的高收入,包括:国企垄断行业整体收入水平、部门中层过高收入水平,特别是高管人员的畸高收入等。这些人员的过高收入是社会反映最为强烈的,但垄断行业在国家政策的保护下早已羽翼丰满,渐成阻碍收入分配改革的既得利益集团。无论通过什么手段将其高收入拉下来,都将遭受到阻力。况且,这些群体掌控一定的话语权、资源分配权以及企业分配主动权。因此,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最大阻力恐怕来自于这部分既得利益者。群众对劳动致富正当经营造成的收入差距,有一定承受力,但对分配不公造成的差距,对违法、贪污、犯罪致富现象,对不正当收入,不合理的贫富差距,十分不满,反响强烈。
而从经济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已经到了接近必须改革的时期,传统出口型经济模式已无空间,而内需拉动型经济有待提升。拉动内需主要依靠整体消费能力的提升,而整体消费能力则依赖于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目前金字塔型的收入结构整体消费能力肯定偏弱,广大中低收入阶层有消费欲望,但是缺乏实际可支配收入。而少数高收入阶层要么已经过度消费,要么将消费能力转移至海外,对中国经济的消费支撑作用非常有限。
总而言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要有顶层设计,必须要有向垄断行业开刀的决心。尽快打破垄断,让民间资本进入到一些可以开放的领域,在经济发展中形成更好的良性竞争,同时加大对垄断行业占有国有资源的相关税收征收,提高国有企业税后利润上缴比例,从源头上调控垄断行业的高收入来源。再就是真正落实温总理多次提到的对垄断行业实行工资总额、工资水平双重调控的可操作措施。同时,继续抓好对部分企业高管的偏高、过高收入的调控,加大对高收入社会群体的个人所得税征收。
十八大报告中,中国共产党首次明确提出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XX年翻一番。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收入分配改革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期待即将出台的方案能够产生毕其功于一役的效果也是不现实的。但收入分配改革的方向是明确的,广大人民群众是坚决支持的,即使改革再艰难,这块难啃的“硬骨头”也必须要啃下。改革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与水平,不断提升民生福祉。另一方面,唯有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扩大内需与居民消费,提高国民创业与创富能力,国家才能真正获得长期可持续发展基础,这也更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
尽管《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已经批准,但要真正实现“提低、控高、扩中”仍然需要更深层次的改革。收入分配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以上就是由威廉希尔app 为您提供的学习两会精神心得体会,希望给您带来帮助!
相关推荐:
标签:学习心得体会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