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论文资讯

文化交流与互鉴中的汉学世界

编辑:sx_yangk

2015-02-09

当海外汉学在世界范围内营构中国图像、并以此影响到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观念的认识乃至国家政策的制订时,中国学界对海外汉学的关注也在日益增长。 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文化交流与互鉴中的汉学

一个民族或国家成为世界了解与研究对象,表明了这个国家在世界的意义、影响或潜在意义和影响。汉学是四百多年来西方了解中国的大潮之中,一些人研究和解读中国的工作,影响不可谓不广泛和深刻。

人们都知道,传统汉学主要是指世界(尤其欧洲及西方)学者对中国语言、文化、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研究,其中有些领域专业度较高,如敦煌学、考古等等。然而,汉学如今逐步演变到作为专业,已从大学课程中消失或并入“亚洲研究”课;对中国了解和研究,很多人目光转到当代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并入到一个广义的“汉学”、在大学成为“中国学”(Chinese Studies)的学科。汉学的这样一种状态,并不能适应当今中国与世界深刻变化中日益凸显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

至于所说的新汉学,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面对这样三大问题:一、如何认识与解读中国和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对世界的意义与影响;二、如何应运时变,让汉学与国学、世界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更具有对话的能力;三、如何梳理传统汉学与当代研究的承续,推进中国主流学术与海外汉学的沟通。为面对这三大问题所代表的三种形势,就是我们当今呼之欲出的“新汉学”或“大汉学”应有的特点。

而更重要的,是“新汉学”这些研究方向新特点,最后有必要归结到一个根本特点,即如何认识和阐释一个更接近于原汁原味意义的中国,它有一个需要克服“不识庐山真面目”肤浅认识倾向的问题,更根本地,有一个对待话语权问题:我们是追求单方、单向、单线、为某一方政治服务的话语,还是一个双方、双向、多层次地鼓励恰当相互关系,为众方利益,达到众方共赢的友好话语?

自民国时期的王国维、陈寅恪、胡适、陈垣,直到1980年代以后的新一代学者,海外汉学已经逐渐成为中国学界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编辑老师在此也特别为朋友们编辑整理了文化交流与互鉴中的汉学

相关推荐:

论文产业化还需标本兼治  

变质的教学论文评比  

标签:论文资讯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